|
漫畫:“大部制改革”還要繼續攻堅 |
中評社香港3月2日電/法國《歐洲時報》3月1日載文《大部制改革 穩中求變》,摘要如下:
被視為3月全國兩會“前奏”的十八屆二中全會2月28日落下帷幕。正如外界所料,會議除了通過新政府領導人選建議名單,還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傳說中的新一輪大部制改革已箭在弦上,而它將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推進,已成輿論關注焦點。
去年以來,中國從民間到官方,自下而上凝聚起改革共識。一時間,有關“改革”的呼聲高漲,但何時改?怎麼改?卻是擺在中國新執政者面前的難題,需要一道道去破解。
國務院機構改革無疑是一系列改革中的重要一環。自去年11月的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穩步推進大部制改革,健全部門職責體系”後,各界對此便充滿期待。經歷了5年的探索、總結、反思與爭論,有關大部制改革終於再度提上日程。
這次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13次國務院機構大的調整。與以往不同的是,當下中國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經形成。既得利益格局的掣肘,令中國新一輪改革有些舉步維艱。特別是民眾期待的真正突破尚未出現。因此,這次大部制改革也是對中國新領導集體的一次考驗。
儘管改革的具體方案尚未公布,但外界對此形成的基本共識是:不會進行大刀闊斧的拆分、合併部門,而是以“微調”的方式“穩步推進”。但求穩不等於不變,相反,這次改革還要更深地觸及核心,重點著眼於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以推動中國的市場化改革。簡單說來,就是“穩中求變”。
首先,改革需要中央決策層有打破利益格局的決心與勇氣。大部制表面上看是政府機構的撤並,實際上則是權力與利益的系統調整。調整利益就是動蛋糕,這必然引發激烈的利益保護和博弈。這種情況下,中央決策層必須要下政治決心。甚至可以說“大部制改革是政府自我革命”。去年11月以來,中國副總理李克強在多個場合談到“改革紅利”的問題,強調“要打破固有的一些利益格局”。據悉,此次大部制改革將由李克強親自負責,這讓外界對這次改革“打破利益格局”充滿期待與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