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審批該動“大手術”了(漫畫) |
中評社香港3月11日電/美國《僑報》3月9日載文《萬事不求人就從權力始》,摘要如下:
“盡量讓國人不求人少求人”——這是眼下的大陸“兩會”上一名政協委員發言的題目。這名政協委員說,中國人的生活中,存在大量求人的事,生老病死都要求人;同時,求人者也是被求者,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幅壯觀的中國式求人圖卷。委員還舉例說,一位司局級官員反對女兒移民外國並嫁給外國人,女兒用一句話說服了他:“爸爸您將來再不用為您的外孫在國內上幼兒園、小學、中學求人了。”
中國式求人,風水輪流轉,沒有永遠的強者或弱者。誰手握相關的權力和資源,誰就占據了高地。民間流傳著一句話,“有錢不如有權”,正印證了這種現象。至於那些無錢又無權的布衣百姓,怕是只有求人的份了,又何談“幸福感”?
眾所周知,大陸是人情社會,說到底就是求人社會。大到企業家經商置地(美其名曰“政商關係”),小到老百姓看病上學,樁樁件件,求人都能走上捷徑、得到好處。甚至於,要辦什麼事,首先想到的不是遵守規則,而是問一句:“有熟人嗎?”這種潛規則愈演愈烈,大有取代正當規則之勢。行偏門再不是偷偷摸摸,而是“有本事”、值得炫耀的;走正道的倒顯得“沒用”。就拿小學升初中競爭最為激烈的北京為例吧,家長們但凡有一點門路,都不會把孩子的未來交給電腦派位選校。
於是,實用主義大行其道,連朋友都被分為兩種:一種有情,一種有用。這樣的社會風氣讓人悲哀。不僅如此,中國式求人毀掉的除了淳樸情感,還有社會秩序。
在中國式求人怪圈中,求人者和被求者一樣,都深受社會無序之害,但又都絞盡腦汁脫離秩序搞特殊,因為循規蹈矩便意味著吃虧。這樣的亂象,固然有中國人情社會的傳統因素,但政府亦難辭其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