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會長、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王洪光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近些年,軍事專家頻頻出現在電視和各種公眾刊物上,這對民眾加強國防意識,激發愛國主義起到很好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的軍事專家說了一些跑調的話、誤導受眾的話、不負責任的話,總體說,就是荒腔走板,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甚至有的干擾了高層決策。
有專家稱,朝鮮有20萬特種部隊。雖然這個數據來自韓國2010年國防白皮書,但專家在引用時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因為從常識看,這絕無可能,也無必要。訓練一名特種兵需要很多資源。形成三栖作戰技能,除了淘汰率極高,對個人天賦、刻苦訓練和戰鬥意志的要求都遠高於一般士兵,也可以說是用黃金堆出來的。朝鮮軍隊飯都吃不飽,有這樣雄厚的資源嗎?就是世界強國的特種部隊,最多以千計數。而且現代戰爭也無此需要,特種兵要完成的是帶有戰略性質的戰術任務,不是大規模作戰,平時就養不起,戰時也用不上。有的專家還在釣魚島問題上不恰當地解讀中日軍力對比,稱“中日必有一戰”,而且“對我戰略機遇期不會有大的影響”,鼓動民意,對我高層決策和部署造成一定干擾。
希望有關軍事專家、學者負責地講話和撰文:一是要打好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戰爭觀要學扎實,有清醒的理論自覺;要加強學術訓練,對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要嚴密、科學和規範。二是術業有專攻,軍事學是一個獨立的學科門類,僅一級學科就有8門,二級學科有20門。有的“專家”大幅度跨越學科,在毫不相鄰的兩個學科上都誇誇其談。希望以後這些“專家”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接受訪談和撰寫文章,也希望媒體不要強“專家”所難,在他(她)不熟悉的領域採訪他(她)。三是軍事專家要熟悉作戰部隊和各級作戰一般原理。現在有些專家是“三門”幹部,大學畢業不是到院校、研究機構就是到高級機關,遠離部隊和基層,對軍隊的主體—作戰部隊不熟悉。他們需要到部隊調研、代職和任職,補好課。作為一名軍事專家,首先要懂戰術,包括單兵戰鬥動作、分隊戰術、部隊和兵團戰術,還要懂戰役,包括軍團戰役、方面軍(集團軍群)戰役和戰略性戰役,最後才是戰略,涉足戰略全局和戰爭。現代軍隊的建設、戰備和作戰規律是相通的,了解我軍打好底子,對外軍才會有真切的了解;戰術、戰役等層面搞扎實了,戰略層面才有支撐。四是專家接受訪談和撰文前,要做足功課。一個事件突發後,也不管自己是否厚積,能否薄發,自己的功力能否駕馭事件的發展,便匆匆發表“愚見”,結果事件未按自己的預見發展,事後恐怕自己也有悔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