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海軍護衛艦在西太平洋進行軍事訓練。 |
中評社北京5月8日電/據美國媒體近日刊文稱,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對中美未來15-20年裡在西太平洋地區的競爭態勢進行了展望,認為兩國雖然不可能發生全面軍事對抗,但具體發展趨勢還不明朗。
據東方網引述美國《連線》雜誌網站近日刊文稱,現實是西太平洋地區仍然由美國主導,而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正日益增強。這是一種難以長期維持的局面,該報告通過分析給出了三種可能的最終結果。
第一種是中國取代美國,主導西太平洋地區,原因如下。儘管存在高負債,人口老齡化和生態問題,但中國每年10%的經濟增長率仍未出現明顯衰減的趨勢。而美國的經濟增長降至1.5%,導致“其防務支出面臨大幅減少的壓力”,也影響了美軍在亞洲的部署。F-35和新型隱形轟炸機的研製進展一直不順,海軍艦艇的數量在減少,而中國卻正在大量建造潛艇。最終結果是,美國可退出西太平洋地區,日本則苦苦掙扎,最終倒向該地區的新霸主——中國。
第二種結果是,美國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得到加強。對於美國和日本來說,加強在亞太地區的實力,可能會收獲長期穩定的地區安全環境。這需要美國復甦加上中國軍事建設和戰略規劃的失敗。這種理想的情景取決於美國防務支出大幅增加到GDP比重的4%,這本身又取決於美國經濟的盡快復甦及生育率的持續增加。除了財政支出,美國要想贏得競爭,還需要研製多種先進武器。F-35和新型隱形轟炸機要及時完成,且獲得有利財政支持。同時海軍規模需要擴大。
另外,中國的強勁增長勢頭需要衰減。中國要減少對武器研發的撥款,當前進行中的技術研發均以失敗告終,當前更加接近現實的訓練演習被取消或效率降低。
上述兩種都是比較極端的結果,從現實角度考慮,美國不會再次陷入經濟危機,但是經濟增長率也不會達到高層預期的3%以上。中國的經濟增長未來可能不那麼明顯,但軍事實力會不斷加強。日本會因為國內政治問題增加軍事投入,海軍實力得到加強,還將擁有少量隱形戰機,海軍陸戰力量也會得到加強。這種情況下,雙方的對抗會更激烈,但遠不會到發生全面軍事對抗的地步。考慮到經濟,文化和戰略現實,這可能是美國希望的最好結果。這種情況下,局勢可控,且仍有利於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