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0日電/解放軍畫報報道,這是一支曾靠步槍和鐵腳板創造過無數戰爭奇跡的紅軍部隊。2003年部隊由摩托化步兵師改編為機械化步兵旅,2010年又列裝某型步戰車、某型坦克等我軍解放軍最新一代陸軍主戰裝備,全旅信息化新裝備占到80%以上。
從摩托化跨越到機械化、信息化,許多以前的“飛毛腿”“神射手”面對儀表盤、觸摸屏一下子成了“門外漢”。“沒有高素質人才駕馭,再先進的裝備也只是個‘鐵疙瘩’。”該旅黨委“一班人”認識到,必須著眼未來作戰需要搞好頂層設計,推動部隊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
由此,他們研究形成了“一年理順關係,單裝形成戰鬥力;兩年系統配套,分隊形成戰鬥力;三年整體合成,全面形成作戰能力”的科學規劃,細分為12個方面逐項找差距,確立起“信息主導、體系建設、綜合集成、網聚力量”等新理念。
“個人之勇難定勝負,體系之強決勝未來。”如今,在這個機步旅,這句話被廣為傳誦。2010年10月,新裝備列裝僅4個月,部隊就奉命跨區機動2400多公里參加實兵演習,對新裝備指揮控制、遠程機動、火力打擊等能力進行全面檢驗,創造了新裝備戰鬥力生成時間最短的全軍紀錄。
去年夏天,該旅合成營在蘭州軍區組織的實兵對抗演習中擔任模擬“藍軍”,在兩周內接連與1個師、1個旅對壘角逐,大顯身手。近年來,該旅還多次開赴青藏高原進行綜合演練,先後在3500米至5200米的4個不同海拔高度開展階梯式訓練;采集到6類18項4000餘組數據,為全軍新裝備部隊在高原地區組織作戰訓練摸索了經驗。最近3年,全旅先後形成300多篇作戰訓練研究成果,總結出50多項新訓法、戰法,摸索的12種組訓方法填補了全軍新裝備訓練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