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7日電/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26日上午從青島某軍港解纜起航,在4艘導彈驅逐艦和護衛艦的伴隨下開赴南海訓練。這是遼寧艦航母戰鬥群的第一次公開露面,雖然這不意味著遼寧艦的戰鬥力已經形成,但昨天顯然是中國航母發展史上的又一標誌性時刻。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指出,這是遼寧艦科研試驗和訓練的正常安排,但它凑巧與中日防空識別區重叠事件相遇。遼寧艦今後還會與各種事件巧遇,外界的引申解讀無可避免。也許這些解讀就是航母戰略威懾力的外溢部分。中國和周邊會逐漸適應遼寧艦的存在和成長。
遼寧艦只是中國航母時代的開先河者,它總體上是“試驗艦”,連航母戰鬥群也具有試驗的性質。從本月22日開始,美國兩個航母戰鬥群已經部署到南海地區,與遼寧艦的到來“不期而遇”。面對那兩艘航母,我們就會發現遼寧艦及其戰鬥群還很稚嫩,中國海軍形成強大的航母戰鬥力任重道遠。
中國發展航母不是太快了,而是在摸索前行。未來10年是中國地緣政治形勢比較緊迫的時期,而航母力量這期間的主要任務顯然是發展,而不是全面釋放它的威懾力。
一直有中國在建造國產航母的傳聞,我們希望這些信息是真的。中國國防建設這些年成就斐然,但中國戰略環境複雜化的速度似乎更快。軍事力量至今仍屬於中國綜合實力中的那塊短板。
面對特殊的地緣政治壓力,中國的國家安全形勢並不比周邊的一些小國來得寬鬆。對於一個被廣泛視為全球實力第二大的國家來說,這種情形並非意外。
航母是中國鞏固國防的重要力量,但不是全部。由於航母在未來很長時間裡尚扮演不了維護國家戰略安全的支柱性角色,中國其他一些投資少、見效快的“殺手鐧”項目需同時受到重視,比如中國的戰略導彈,一定要實現數量和質量的同步快速提升。
從西方研究機構公布的各國數據看,中國的戰略導彈數量還是太少了。而那些導彈將長期是中國戰略安全的基石。增加中國的洲際彈道導彈數量,尤其是增加生存能力強的海基核力量,是中國一刻也不能放鬆的關鍵性建設。
在航母形成實際戰鬥力之前,通過航母訓練引導世界對中國的認識,增加一些重點國家對中國崛起的適應,這些都應是航母的“試驗”內容。此外航母還會成為中國民間愛國主義情感的新源泉,應讓民眾有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接觸航母,遼寧艦應避免成為埋頭訓練的封閉性軍事平台。
美日等國大概會從不同角度騷擾中國的航母建設,也可能誤導我們自身對航母的認識和理解。中國是後發國家,航母力量又將長期處在美國之後,而且如今有戰略攻擊力的武器平台變得豐富,中國對如何使用航母必有一個摸索過程。雖然像是一句套話,但中國顯然需要走出一條建造和使用航母的獨特之路。
實事求是的原則最重要。我們要吃透航母本身,吃透航母面對的戰略大環境,並且堅定自己的戰略目標。中國航母一定能有捍衛本國戰略安全以及維護亞太和平穩定的出色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