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解放軍報報道,遠海護航,大洋礪兵。東海艦隊在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中,積極探索動態分散條件下基層建設特點規律,採取“動中抓教打基礎、任務錘煉強能力、加強黨建抓核心、從嚴管理聚能量”等方法,使基層建設煥發出勃勃生機。
亮點一 碧波萬頃處處是課堂
“護航海域中穿梭往來的中國船只,國外商場裡隨處可見的中國製造,不是親眼所見,還真想不到咱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這麼大……”
3月上旬,在某海域擔負戰備巡邏任務的溫州艦官兵,結合兩次赴亞丁灣護航的經歷暢談中國夢、強軍夢。該艦政委湯滌波告訴記者,他們堅持教育跟著任務走,課堂伴著戰艦行,萬頃碧波處處都是“流動課堂”。
針對近年來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日趨頻繁的實際,艦隊黨委要求任務艦連動中抓教要做到“三個緊貼”,即緊貼形勢任務背景、緊貼官兵思想變化、緊貼駐地環境實際;實行“三統三放”,即上級明確的統、自主安排的放,任務轉換時統、訓練間隙中放,成塊時間統、零星安排放。他們把“大專題”分解成“微教育”,三五分鐘不嫌短,三五平方不嫌小,三五個人不嫌少。海上條件有限,他們因地制宜辦好“甲板影院”“流動講壇”,廣泛開展小辨析、小討論,有效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遠離岸基,教育內容不單調。3年前,孟加拉國一位患有先心病的產婦,臨近分娩時病情加重,當地醫院緊急求助到訪的和平方舟醫院船。經過搶救,母女平安。去年6月,該船再度執行海外醫療服務任務時,這對母女聞訊專程趕到吉大港碼頭表達謝意。這件事成了該船開展教育的生動事例,在“我和我的祖國”主題演講比賽中,中士路小明深有感觸地說:“海軍不僅是國之利器,更是向世界傳遞和平友誼的重要窗口。”
見縫插針,教育形式更靈活。途經海上古戰場,一塊塊留有彈痕的礁石,臨時靠泊地的海防紀念館,都是開展軍魂教育的理想課堂。前段時間,常州艦執行戰備巡邏任務,途經古戰場20多處,艦政委黃聯衛每到一處都要給官兵講述舊中國有海無防的屈辱史,或者革命前輩保衛海疆的經典戰例,打牢官兵忠誠於黨、報效國家的思想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