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裝備處助理員楊濤迅速在地方資源群組內發出緊急搶修任務。距離最近的“東風”服務站率先響應。很快,有著15年“修齡”的東風公司高級技工李輝“手到病除”。
無獨有偶。物資運輸分隊機動途中遭遇橋梁遭襲被毀特情。協調組組長李華禹當即撥打地方公路局鋼橋應急架橋隊隊長賴少華的電話。這支在全省範圍內組建最早的架橋隊迅速調集30餘人,並協調省交戰辦下放權限,啟封戰備器材倉庫中的架橋物資。
軍地攜手立桁架、搭支撐、架橫梁……全程環環相扣、有條不紊。4個小時後,一座長30米、通車寬度3.7米、配置跨徑18米的雙排單層公路鋼橋架設完成。
整個演習過程中,民為軍用提高保障效率的情形並不鮮見:地方物流公司提供的個性化運輸方案,保證了人員裝備同時到達,還為部隊航材發付提供臨時中轉站和配送服務;地方軍糧供應部在途中休息點和進駐後的第一餐,都為官兵提供了熱食、飲用水和所需生活物資。
“平時把功夫做深做細,戰時才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保障部有關領導介紹,近幾年,保障部機關通過戰場勘察,清楚掌握了區域內的交通設施、機場碼頭、油料供應、物流倉儲、通裝維修等戰場保障資源,建設完善逐年更新的數據庫。比如,演習沿途依托地方汽車維修廠家建立了16個核心服務站,確保了每百公里就有各通用車型的專業修理技師和支援搶修車。
②“一體化”保障呼喚“一體化”磨合
專家為何要當兵
完成機動後,開設指揮機構,構築野戰宿營區等步驟,迅即在部署地域集結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