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5日電/深冬夜晚,寒冷異常。
新華社報道,1月12日零時,持續了16小時的一場無聲鏖戰結束。一名名大校、上校軍官陸續走出一間間封閉比武場,略顯疲憊。
比武是從前一天早上開始的。
11日8時整,數十名導彈旅團長從四面八方雲集這裡,進入封閉的比武場,開始進行“作戰籌劃”課目的激烈較量。
按序對號入座、核實人員身份、發放想定條件……嚴肅的考官、緊張的氣氛、複雜的特情,讓每名參賽的旅團長立即進入了打仗的狀態。
翻看參加比武人員名單,記者發現他們來自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部隊。有的來自核導彈部隊,有的來自常規導彈部隊,還有的來自新型作戰力量。
近幾年,他們按照“核常兼備、全域懾戰”的戰略要求,帶領部隊深入開展實戰化訓練,不斷提升火箭軍戰略威懾和實戰能力,先後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演訓任務。
這次,這些導彈旅團長的“中軍帳”與以往相比格外不同——
沒有作戰參謀和任何幫手。除了一名隨機分配的機要參謀可進行簡單的文書錄入之外,原本指揮“千軍萬馬”的旅團長無一兵一卒。有的旅團長索性連這個機要參謀也沒要。
沒有任何參考資料和數據。記者走進賽場,只見每名旅團長的前面只有兩張長桌,一張擺放著碩大的作戰地圖,等待他們排兵布陣;一張擺放著一台筆記本電腦,裡面除了想定條件外,連U盤接口、網絡接口都貼著封條,作戰文書一片空白,要從零開始籌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