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2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百萬億元大關,全年GDP達101.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3%,人均GDP也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
新京報發表社論表示,GDP突破百萬億元大關意味著什麼,橫向比較看得更清楚。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2020年美國全年GDP約20.9萬億美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中國GDP已達到美國的70%以上;據歐盟委員會的數據,2020年歐盟27國除英國之外的經濟總量約15萬億美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中國GDP已接近歐盟經濟總量之和。
中國經濟“蛋糕”越做越大,不是新鮮事。但202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卻具有獨特性。受新冠疫情和單邊主義等風險因素影響,2020年一季度中國經濟罕見地大幅下降。從二季度開始,才由負轉正並逐季加速度,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按年平均匯率折算,2020年中國GDP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預計超過17%。
文章指出,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中國經濟仍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來之不易,成之惟艱,值得肯定,但同時也應對此保持足夠的清醒。
比如,儘管人均GDP已連續站穩到1萬美元以上,但仍略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與我們經濟總量接近或已超過的主要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較大,教育、醫療衛生等民生領域投資仍有不足,一些關鍵性、戰略性產業仍有短板,面臨“卡脖子”風險……
文章認為,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最寶貴的經驗之一,就是發展中的問題要靠發展解決。中國經濟要更上層樓,民生福祉要更有保障,還是要靠發展。
要持續發展,著眼點很多。但最關鍵的是挖掘中國超大市場的規模優勢,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市化處在半途的時間窗口轉型升級空間和發展不平衡的落差空間,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培育出新的競爭優勢。而GDP首破百萬億元大關,無疑為此提供了良好契機。
事實上,“十四五”規劃的核心要點,也已對此分解得很清晰。科技自立自強、產業升級、擴大內需、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和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等,對應的就是新競爭優勢的培育點。而從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從《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到新的“一號文件”和中央深改委第十八次會議,一系列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部署已經展開。
需要指出的是,新發展格局的“新”,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不再單純追求經濟總量。而“十四五”規劃也已淡化了經濟增長目標。解決阻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補齊民生發展短板,讓每一個人都不掉隊,都能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才是最重要的目標。
文章最後說,2020年中國GDP突破百萬億元大關,不僅為2021“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更大發展奠定了基礎,更是作為中國經濟發展史的一個記錄,驗證了中國經濟的韌性,也驗證了面對危機時,中國社會治理的效率。這個記錄,表明我們有能力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和不穩定,把握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和節奏,也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起點上,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底氣和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