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源自教訓。數年前,一場實戰化對抗刷新了大家的認知。
那一年,該旅指揮“紅軍”分隊挺進某綜合訓練基地,與某專業藍軍旅交手過招。經過較量,該旅以微弱優勢險勝。
“那場仗打得異常艱辛。”該旅領導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部隊剛下火車,旅指揮所就被對手的無人機鎖定;官兵覺得車輛、帳篷偽裝得“自己都看不見了”,結果數處野營地遭“敵”轟炸機突襲……
“對於一群沉悶的‘沙丁魚’,必須放入一尾好動的‘鮎魚’,來攪動局面激發活力。部隊訓練也是如此。”演練歸來複盤檢討,痛定思痛,該旅黨委決定:緊盯短板弱項來一場自我革命,為發射分隊打造戰場“磨刀石”。他們抽組全旅精兵組建起一支專業化的藍軍分隊:按照“形神兼備、攻防一體”原則,優化藍軍分隊的力量編成;成立藍軍戰法研究小組,加大戰法訓法精細研練力度,吃透作戰對手戰術思想和戰法特點;逐步建設配套的訓練場地,縮小對抗環境與真實戰場的差距,練就一支“狡猾”的藍軍力量。
預判路線設伏打、喬裝打扮抵近察、連夜出擊縱深擾……自從演訓場有了藍軍分隊,“特情”變成了“真敵”,逼著發射營拿出管用招法應對。戰術訓練階段,該旅組織各營連輪番與藍軍分隊展開對抗演練,倒逼發射營官兵把各種敵情想實想細,練就料敵於先、知變善變的過硬本領。
藍軍打法越刁鑽,“紅軍”應對越從容。今年初的一場對抗演練中,藍軍分隊一支襲擾小組趁夜幕隱蔽接“敵”,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缺口突入,準備偷襲“紅軍”分隊通信樞紐。突然,“紅軍”分隊車輛大燈亮起,迎接藍軍分隊的是設伏的“紅軍”官兵。原來,發射營欲擒故縱,誘導藍軍襲擾小組孤軍深入,給他們“包了餃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