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7日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加強政策儲備,做好跨周期調節。會議指出,穩增長、保就業,重在保市場主體特別是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針對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導致生產經營成本上升、應收賬款增加、疫情災情影響等問題,在用好已出台惠企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採取措施穩住市場主體、穩住就業,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中國網發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文章稱,當前,中國經濟發展處於一個較為複雜的環境和形勢下。數據顯示,8月份,製造業PMI(採購經理指數)和非製造業PMI指數雙雙回落。其中,製造業PMI今年以來已連續5個月小幅回落。非製造業PMI自2020年3月份以來首次降至臨界點以下。
文章分析,PMI的數據表現,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征:
首先,中國長期向好的經濟復甦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雖然PMI指數有所下滑,但對比來看其仍然處於一個擴張的區間,並且這種趨勢已經保持了18個月,根據當前情況預計還將繼續延續下去。
其次,需求端存在著明顯的回落。包括疫情的反覆以及汛情的影響,都讓國內的生產經營秩序受到了一些影響。國內經濟恢復不穩固、不平衡的狀態還存在,再加上全球疫情的持續變化,也讓外部環境蒙上了一層陰影。
文章指出,PMI的回落凸顯出外部環境的嚴峻,包括原材料成本的提高和外需的縮水都要求內需在未來承擔更多。紅塔證券的數據顯示,中國原材料庫存指數47.7%,未來將會進入一個被動的庫存期,面對外部的不確定性,政府逆周期調節和進一步擴大內需都是需要相關部門做的重點工作。
在這樣一個錯綜複雜的經濟環境下,小微企業是外需困局的突破點。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幫扶力度,用小微企業的發展來實現破局。
當前外部環境隨著疫情的反覆,不確定性進一步提高,外需明顯回落,而小微企業則可以從中尋求到突破口。比如,目前的原材料成本等變化大多體現在大宗商品上,而以“小而美”為特點的中小微企業受影響程度較低。跨境電商、貿易區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為中小微企業產品和服務走出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點對點的“毛細血管式”服務反而讓小微企業具有了外貿中的獨特優勢。
文章認為,小微企業是進一步擴大內需,發揮國內大循環作用的關鍵銜接點。
暢通國內大循環,生產是首要環節。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報告數據顯示,中小微企業占據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在社會生產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業是這個循環圈“轉”起來的關鍵,中小微企業是社會就業的中堅力量,占全部企業就業人員比重的79.4%。而且,中小微企業還有巨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在信息技術相關的關鍵產業提供了大量的創新專利供給。因此,暢通國內大循環,就要調動起社會各方的力量,而中小微企業就像是軸承,將社會生產、就業、居民收入與消費等串聯起來,為進一步擴大內需,和經濟“破局”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小微企業還是促進共同富裕,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提高居民幸福感的關鍵媒介。
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人民幸福,共同富裕也是中國的重要方針之一,而且,從經濟本身來看,貧富差距的縮小也有助於社會整體消費水平和福利水平的提高。為小微企業紓困,解決小微企業遇到的融資問題、經營問題,就是在為廣大群眾解決生存問題,解決收入問題。這些問題解決好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才能提升。“錢袋子”鼓了,才能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助力經濟增長。
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較為複雜,外部環境日益嚴峻,國內發展狀況也存在許多挑戰與困難。在這樣的環境下,此次國常會強調對中小微企業紓困恰逢其時,小微企業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發展取得突破的加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