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灣導彈密度全球第二 專家:中看不中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9 09:46:22  


 
  能力:不取決數量

  台灣陸海空三軍以買、仿為基本手段,經過多年建設,已經形成龐大的導彈庫,導彈已經成為防空、制海和反裝甲作戰的主要武器,但這些高密度部署的導彈所支撐的台灣島防禦體系卻中看不中用,作戰能力十分有限。

  一是島內地域狹小,難以承受高強度打擊。與大陸相比,台灣島面積十分有限,在遠程精確打擊已經成為主要作戰方式的今天,台灣的所有重要目標都將會成為活靶,絕大多數導彈在沒有發揮作用之前,就會被徹底摧毀。

  二是技術嚴重依賴外方,戰時難以補充。現代戰爭是高消耗戰爭,昂貴的導彈武器發射完畢之後,依靠買難以為繼,一旦消耗殆盡,在嚴密的海空封鎖之下,導彈武器就會成為無源之水,

  三是技術相對落後,對抗能力有限。台灣雖然裝備了與美國、法國的同代裝備,但並不是這些導彈家族中的最新型號,受出口條件制約,台軍只能得到二流裝備。另外,台軍花費昂貴代價引進的導彈有三分之二是近程武器,不過是裝點膽怯的油彩與羽毛,在實戰條件下的對抗行動中,特別是中遠程火力打擊中基本無用武之地,到了真正發揮作用的時候,或許早已成了一堆殘骸。

  發展:難有突破

  國民黨軍隊自1949年退守台灣後,軍事裝備一直依靠西方,導彈武器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升級換代基本依靠對方國家的軍售,長期以來形成了主戰裝備靠進口、維護保養靠外商的依賴型格局。雖然台灣建立了“中山科學研究院”和多個兵整中心等研發部門,但只借助外方技術承擔對低技術裝備的保養與維護。因此,技術水平與研發能力處於跟進狀態,而遠非超越階段。

  1973年10月,台灣開始籌建“亞洲最大的導彈基地”——九鵬基地,基地南北長6500米,東西寬3000米,占地達1600公頃,為導彈試驗和飛行軌跡和數據測控提供了專門場地。1990年以後,台軍將九鵬基地擴建,並從導彈試驗升格為兼具研發功能,經過多次擴建後,占地已超過4000公頃,基地還在綠島、蘭嶼、台東太麻裡設有分支基地,可協助獲取相關測試數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