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4日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才剛離台,美國貿易代表署官員將於4月初來到。美方此行目的有二:一是瞭解“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進度,評估對台美經貿的影響;另一則是確認“台美貿易投資架構協定”(TIFA)的諮商進程。
台灣經濟日報報道,據透露,美國貿易代表署副助理代表艾爾巴克(Eric Altbach)將於4月初率團訪台,為期三天,將拜會“經濟部”、“陸委會”、“金管會”、NCC等政府單位。
過去十多年來,美國貿易代表署官員從未拜會“陸委會”,此次特別安排“陸委會”官員接見,據瞭解,美方主要想瞭解兩岸ECFA的內容與進度,以及是否會納入江陳會的協商議題。
馬英九力推與大陸簽訂ECFA,薄瑞光日前來台時透露,美方希望兩岸洽商時不會限制美商利益。薄瑞光提及,貿易界或律師在觀察這類雙邊貿易談判(如ECFA)時,最關切雙方議題文本中,是否可能限制美國投資者或出口商的經營能力。
海基會在最新一期的“兩岸經貿”雜誌上說,兩岸日後要洽簽的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主要內容就是雙方合作的序言、目標和綱要,不會觸及勞工、也不會觸及開放大陸農產品來台。
上周,馬英九和“行政院長”劉兆玄對外都提及了,近期“內閣”宣傳ECFA不力,未來一個月還將發起總動員,讓民眾好好了解ECFA。據了解,海基會近期配合政府各部會,也會派出多名“要員”參加各類研討、座談會,“助講”ECFA。
海基會旗下有兩本刊物─兩岸經貿與交流雜誌,這一期的兩岸經貿是由海基會正副董座江丙坤和高孔廉均相當倚重的核心幕僚,撰寫封面故事─什麼是經濟合作架構。文中論調與近期海基會高層對外說法一致,可視為是海基會版本“說帖”。文章指出,ECFA就是雙方經濟合作的法律基礎及基本框架,主要內容就是雙方合作的序言、宗旨、目標、精神和綱要,至於具體細節問題,則有雙方未來進一步簽署貨物或服務業貿易協議來完成。
至於台美經貿諮商去年完全停擺,加上美國新政府上台,美國貿易代表署副代表職位一直懸缺。美國總統奧巴馬直到最近也才任命柯克(Ron Kirk)為美國貿易代表,並通過任命聽證會。
在台美貿易投資架構協定草案中,包括藥品、農業貿易及智慧財產權等議題,台方保留開放給外民眾的負面表列清單,但美方仍要求在電信與金融市場有更多開放。
在電信方面,台方對外人投資有線電視有持股比例的限制,但美方希望開放更多;在金融方面,美方希望再開放金融市場,並給予美商最惠國待遇,對外銀管理只採原則性監理制度,但台方考量金融海嘯衝擊業界,尚未應允。
台美貿易投資協定草案,主要參考2004年美國提出的投資協定版本,並參考美國與巴拉圭2007年訂定的投資協定為範本。協定分為兩部分,一是討論最惠國待遇與國民待遇,包括不可要求投資者出口比例等不公平;另一部分則訂定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增加雙邊協定的仲裁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