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刊稱與美國衝突時才是對中國海軍真檢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3 12:31:44  


054A型護衛艦出征反海盜。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環球網消息:美國《中國安全》季刊第13期刊載了美國陸軍戰爭學院(United States Army War College)戰略研究所的亞洲安全研究教授大衛-萊(David Lai)的分析文章,文章的標題是“中國軍力走向全球”(Chinese Military Going Global),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無需再加思索,中國人民解放軍在2008年12月26日初次登上了“世界的舞台”,這一天,解放軍派出了兩艘海軍戰艦和一艘補給艦奔赴亞丁灣,為中國商船執行護航任務,這支應急性的艦隊為那些已經在海盜猖獗的海域護航的多國海軍力量上又稍稍增添了一筆,但它卻是21世紀解放軍新使命中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國在世界安全事務中成為一支“全功能”型世界力量的重要一步。

  新世紀的一個使命

  解放軍走向全球是中國實力擴展的自然結果。在共和國的早期幾十年中,對內部國家安全的關切掩蓋了或許在海外擁有的經濟利益,在“冷戰”正酣的年代,當中國與美國、蘇聯及很多鄰國存有不同意見的時候,解放軍的唯一使命就是在家門口的前線上保護著中國。

  此前,中國認為在海外運用軍事力量是“帝國主義行徑”,如今,形式正在發生變化,當中國的國家利益擴展時,中國與中國海外發生的事情之間變得愈加緊密。而事實上,中國如今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僅次於美日兩國),也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國(次於美國,接近德國),中國的產品遍及世界的角落,與此同時,中國對世界自然資源和能源的依賴度在提高,這些重要的物資大多從海上運達,超過90%的貿易和能源供給經由海上運輸,這種對海洋商業的依賴隨即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面對海盜襲擊的脆弱性,面對來自敵國封鎖時的脆弱性,甚至是面對自然災害時的脆弱性。中國不僅有“國土邊界”,也存在一個“利益邊界”,這就需要解放軍採取保護措施。

  文章接著說,但是,目前尚有一些尚待回答的問題:中國如何在海外運用軍力?運用的方式與先前和現在的大國有何不同?在“國土邊界”之外,中國會最終建立哪種力量構架和軍事存在?中國如何與其他大國尤其是美國平衡軍事關係?

  機不可失

  文章說,中國無法期望一個更好的機會來檢驗解放軍的新使命,亞丁灣的反海盜部署允許解放軍在不會激發另一輪“中國威脅論”的情況下這樣做,一方面,這次軍事任務是有限的,中國海軍在那裡為中國商船護航,並不針對其他國家進行戰事,也並非挑戰另一個世界強國。當中國還不具備遠程軍力投送能力的時候,這種有限的海軍護航行動也對解放軍海軍力量的管理掌控有所裨益。

  文章接著說,更為重要的是,解放軍的首次海外部署是在聯合國的授權之下執行的。索馬里海盜的行徑激起了國際性的強烈抗議,以至於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數個決議,呼籲國際社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派遣海空力量,來保護亞丁灣航行的商船,還允許地面部隊上岸抓捕海盜。中國響應聯合國的號召採取了行動,此舉實現了兩大目標:解放軍在海外首次執行戰鬥任務有了法律依據,而且中國贏得了負責任大國的贊譽。中國將就此為例向世界表明,中國不僅僅是在世界舞台上展露“軍事肌肉”的又一強國,更是扮演促進世界和平角色的大國。

  “視距之外的目標”

  解放軍有理由慶祝它的首次海外戰鬥部署,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領導者卻面對一個困難的前方之路,為支撐解放軍的未來使命,中國需要發展遠程軍力投送能力,中國不久前出版的08國防白皮書及時地指明了國家防務現代化的三步發展戰略:將信息化作為防務現代化的目標,依據本國國情和軍事狀況,中國將在2010年之前為長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2020年之前完成中國武裝力量的機械化任務,並在信息化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在21世紀中葉實現國家防務和武裝力量的信息化目標。

  文章說,對於美國的領導者來說,中國防務現代化的上述計劃太過冗長,美國領導者的視野很少超過他們那四年的(總統)任期,而中國正下定決心站穩腳跟而奔向上述目標。中國持續三十年的經濟和科技發展為防務現代化鋪設了物質基礎,而領導者為解放軍21世紀的發展定下了新的政策導向。未來十年,人們會看到中國將其資源用於提升傳統的陸海空軍力量,同時,拓展開發新型核、太空和網絡技術。最為引人議論的就是中國發展海上軍力的努力,解放軍陸軍和核力量大多處在國內,外太空和網絡技術又因其雙重功用的自然特性,這些都不大容易吸引國際注意力,而海軍力量就有所不同了,它是一種外顯的軍事機器,擁有重要的國家影響力。發展一種與中國擴展的利益相稱的海軍力量將是主要的任務。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國內存在一個如何追求海權的爭論,這種討論是中國在歷來忽視海權的典型反映,在近代歷史上,蒙羞的中國遭遇來自海上的外敵入侵,現代又遭遇美國及其亞洲盟國的重壓,當今中國需要保護和發展在海上的利益。

  文章提到,尊奉阿爾弗萊德-馬漢(Alfred T.Mahan)海權學說的鼓吹者們堅信,強大的海軍是要具備全球抵達能力的大國崛起的先決條件,他們認為中國具備成為全球強國的能力,但是倘若沒有強大的海軍,中國將不能達到它的“潛在”目標,或者更坦率地說,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中國的發展將“沒有未來”。實際上,強大海軍的擁護者力促中國打造航母戰鬥群,他們聲稱,沒有航母,中國就不能完美地解決台灣問題,而只要台灣問題依然存在,中國就不得不和美國“面對面”,此外,沒有航母戰鬥群,中國就不能夠安全保護那些較為遙遠的海洋國土和海上運輸通道。

  文章接著說,海軍建設的鼓吹者們指出下列事實: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唯一不具備航母戰力的國家,儘管中國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由此延伸出超過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他們還指出,中國的鄰國日本、印度和泰國都擁有航母。最後,中國的海權鼓吹者們爭論說,如果中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將會強化中國在與美國共享大洋利益中的地位。正如中國海權鼓吹者們所說的,“長遠來看,中國和美國將成為朋友;然而,美國人總是與不可打敗的對手交朋友;不被打敗的國家才是美國平等對待的朋友”。

  文章還提到,另外一些分析採用了一種更加理智的看法,他們指出,盲目聽從馬漢的論點來發展中國海權,將讓中國走向霸權競爭的道路,帶來潛在的災難;中國確實應該發展海軍勢力保護自己的利益,但應避免挑戰美國。還有人認為,航母代表了過時的技術,投資外太空和網絡才是未來之路。

  文章總結說,儘管在中國爭論還會繼續,但有理由相信中國將會擴展他們的海軍部隊,正如一名中國將軍所言:“中國有權利也有能力發展航母,如果有一天中國決定那樣做的話,世界不應感到意外。”就現在而言,當中國海軍在世界的善意中執行歷史性的反海盜任務時,中國可以期待平穩地向前“航行”,而當中國必須在聯合國框架之外捍衛自己的利益時,或者與美國進行衝突時,對它的真正檢驗才會來臨。在那種環境下,中國將作何舉動?解放軍的全球使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美國《中國安全》季刊是美國唯一一家將中國視角帶入華盛頓政策制定圈的學術刊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