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2日電/共同社報道,在日常生活中,日本國民很難切身感受到內閣是怎樣推行外交和安全相關政策,但無論怎樣實施地方分權,最終留給中央政府的職能就是為避免國家危機和保衛國民生活的外交和安全保障。
近年中國在經濟和軍事兩方面都迅速崛起。美國和中國共同主導世界的G2時代正在逼近。在新的國際秩序中,日本能佔據怎樣的地位?我們或許應該更加重視各黨的外交戰略,將其作為國民選擇政權的判斷標準。
對比自民黨和民主黨的眾院選舉競選綱領,可以看出兩黨外交戰略的“重心所在”不同。
自民黨把“加強日美同盟”作為基軸,為此提出了“將使攔截射向同盟國美國的彈道導彈成為可能”等措施。雖然該黨也表示要“增進與中國和韓國等鄰國的關係”,提倡加強東亞外交,但讓人感覺不出什麼新意。
和自民黨相比,民主黨則更側重於和中國等“亞洲國家的關係”,該黨提出的“東亞共同體設想”也是其外交政策的一環。雖然民主黨也把日美關係定位為“日本外交的基礎”,但同時也表示要“建立對等的關係”,流露出將根據不同情況可能對美國的做法提出異議,推行獨立外交的色彩。
在安全保障問題上,民主黨強調“旨在構建重視聯合國的世界和平”,因此對日美同盟的依存度也隨之降低。
鑑於民主黨在競選中佔優勢,外務省等提出的建議則是“外交政策的持續性很重要,即使政權更迭了,也不能輕易更改”,大多意在牽制民主黨。這些意見指出,如果每次政權更迭都導致外交方針發生變化,那麼其他國家將不理睬日本,會損害日本的國家利益。
果真如此嗎?舉例來說,對於鄰國韓國,日本政府曾評價稱“盧武鉉政府主張和朝鮮融合,而李明博政府上台後,日韓關係迅速密切了起來”,對韓國改變外交路線反而給予了積極評價。
對於美國總統奧巴馬“無核武世界”演講,外務省官員則表示歡迎稱,“在布什政府時期被認為是不可能的核裁軍問題,現在則出現了或許會有進展的氛圍”。
國際上因政權更迭而改變外交方針的例子並不罕見,沒有必要對改變政策本身保持警惕。重要的應該具有“怎樣做才能使日本的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思維方式。
正在爭奪政權的自民黨和民主黨在朝鮮核和導彈開發問題、綁架問題、駐日美軍整編問題、北方領土問題上會採取怎樣的措施,如何予以解決?兩黨必須向選民展示更為詳細的藍圖,進一步進行深入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