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戰略仍需觀望
奧巴馬在中東、朝核等外交問題上的和緩立場,實際上大有玄機。從長遠看來,美國在全球的戰略利益並未改變,目前的“求全”外交或許只是權益之計。專家指出,國會中期選舉也許將成為美國對外政策的分水嶺。一旦時過境遷,美國的“大棒政策”有可能再度回歸。
美國副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托尼.布林肯否認了“美國在從伊拉克脫身”的說法。他表示,美國在減少駐軍人數的同時,也正在增加對伊的全盤參與。分析認為,這種管理方式的“改頭換面”,是一招掩人耳目的政治策略。借助在伊拉克及阿富汗的低調存在,美國得以避開輿論的風口浪尖,將勢力繼續深入中東腹地牽制伊朗,借機攫取波斯灣沿岸的石油利益,可謂一箭三雕。促成巴以和談與安撫伊朗殊途同歸,都是為了在較為穩定的環境下維持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地位。預計在中期選舉以前,這種和緩態勢不會改變。
與韓國與越南舉行的一系列軍演,以及對朝鮮的態度變化,仿佛意味著美國的注意力正重新轉向遠東地區。正如新加坡《聯合早報》的評論:“美國擔心其在東亞一體化進程中被遺忘和被邊緣化,喪失其在地區中的影響力。”然而單邊主義的時代已經過去,全球化背景下的區域一體化是大勢所趨。美國如果不能為促進地區繁榮與穩定做出實質貢獻,就還是難免陷入“出力不討好”的窘境。新形勢下美國的外交戰略其基石還是離不開對國家利益的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