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印和好就會建立一個“soft border/柔軟邊界”,是和平、友好,促進貿易、交流的地域。 |
中評社北京10月1日電(特約作者 譚中)最近我回中國小住二十多天,忙於會議、訪友,不看報紙、電視,只覺得祖國欣欣向榮,沉浸於樂觀的感受之中。一走出國門,有關中國不和諧的種種噪音就不絕於耳,使我想起唐朝詩人李商隱名句:“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最近在釣魚島上空響起的輕雷,聲音還真不輕,在許多人心中都發生震動。
在毛澤東時代,中國外交戰略重點放在兩大鄰國日本與印度之上,使緊鄰之間氣氛寬鬆,有利於化解西方列強對新生的社會主義中國的敵對與壓迫式的“不接觸”。中美關係改善以後,中國外交戰略對日本與印度這兩大重要鄰國的重視逐漸淡化,特別是當局對這一點不進行民間宣傳,中國新生代腦子里對日本與印度的錯誤概念雜草叢生,產生不良後果。
今年九月初,我在北京和一位重要印度外交官詳談中印關係,他告訴我印度對華外交著重抓經貿發展與軍方對話。抓經貿發展是因為兩國近年來經貿發展增勢猛烈(當前年貿易額已達600億美元),翻了許多番。“中國已經是印度的最大貿易夥伴,再過幾年,印度也會變成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兩國貿易關係越深,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就越少。”抓軍方對話的目的顯而易見,兩國之間有幾千里的尚待劃明的邊界,又有糾紛,由於民間以訛傳訛,經常出現人為的緊張空氣。雙方在軍事上增加透明度有益。
我們的話題不可避免地涉及邊界問題。我引了印度一個廣為流傳的笑話。印度北方邦勒克瑙是以傳統文明謙讓著稱的城市。有位孕婦,懷胎三年而不生,請醫生來聽。醫生說:“是雙胞胎,兩個嬰兒彼此推讓說:‘你請先’,成了僵局。”我對印度外交官說,當今兩國政府在解決邊界問題上正是採取這種態度(都請對方先跨一步),而不是當仁不讓(踴躍搶先衝破障礙),中印邊界變成難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