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華爾街日報》:人民幣來啦!
http://www.CRNTT.com   2011-06-03 10:44:29


  中評社香港6月3日電/《文匯報》今日轉載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關於人民幣專題文章,驚呼:人民幣來啦!這並非大驚小怪,而是面對新興大國中國崛起的正常反應,其中的分析有不少理性中肯的內容,值得各方的關注和思考。

  《準備好:人民幣來啦!》一文指出,多年來,中國一直嚴格控制資本跨境流動;但現在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正穩步推進人民幣走向國際舞台,以往那道戒備森嚴的金融屏障已開始鬆動。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獲得廣泛使用之後,困擾中國和全球經濟的一些失衡現象將得以糾正,但這樣一來,美元的霸主地位可能會面臨挑戰,而習慣於大手大腳的美國消費者或許也要開始學會量入為出。

  跨境貿易結算達550億美元

  中國嚴格的限制政策最初出現鬆動是在2009年7月,當時政府制定了允許進出口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的計劃。擴大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使用是為了降低中國進出口交易的結算成本、防範2008年底時美元貿易融資供不應求帶來的衝擊,同時也是展示這個新興經濟大國日益崛起的經濟實力。

  到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量升至550億美元,占當季貿易結算總量的7%。另外,對於資金外流的限制也有所放鬆,上海市政府5月宣布允許居民個人赴海外投資的計劃。

  不過,真正意義上的放開資本帳還需要取得兩個方面的進展:人民幣匯率接近公允價值和建立市場化利率機制。人民幣目前仍被低估,但兩項目指標表明人民幣已更加向市場價值貼近:自2005年以來,人民幣兌貿易加權一籃子貨幣的實際匯率已累計上升20%;2010年中國經常項目盈餘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從2007年的10.1%降至5.2%。

  人幣匯率已貼近市場價值

  改革之初,中國政府將深圳定為經濟特區,市場化政策在向全國推廣之前首先會在這裡進行試點。如今,香港成為了中國大陸金融體制改革的試驗場。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收益率已經由市場決定,而不是參考中國央行的基準利率。

  現在香港的人民幣存款還不到大陸人民幣存款的1%。但是由市場決定利率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正迅速擴容,這不但降低了政府對資本控制的效力,而且也削弱了中國央行通過行政手段調控大陸經濟的能力。

  一旦離岸人民幣的大潮開始漫過中國金融體系的那道保護屏障,將會給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帶來深遠影響。而憑藉資本項目的開放,中國還將在未來十年繼續引領世界經濟的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