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學者全面解析印軍:兩面作戰是致命軟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30 08:46:19  


 
  其實,印度近年來不僅在陸、海、空三個傳統軍種領域“大躍進”,而且在航天科技(如“一箭十星”、載人登月計劃)、航母計劃、遠程彈道導彈、運載火箭研發、雷達技術開發、核威懾力量、軍用軟件開發、C4ISR建設以及全方位的尖端武器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就,在同美、俄、法、以色列、韓國、日本等國的軍事技術合作等方面,似乎都占有天時地利。印度在全面推進軍事現代化的同時,還制定了到2015年成為世界軍事大國的計劃,大力推進陸、海、空三軍轉型,以期建立一支適應未來戰爭需要、與國家戰略目標相適應的“未來軍隊”。

  致命軟肋:以鄰為壑,陷自己於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

  整體看,印度軍事發展勢頭迅猛,但客觀理性地分析,其致命的戰略軟肋卻很明顯。

  從軍隊規模看,印軍數量居世界第四,但其作戰能力未必如此。

  首先,印軍的管理和效能存在先天不足。印軍脫胎於英印殖民政府的軍隊,這支軍隊的軍事管理和軍事訓練完全按照英國人的標準執行,印度人沒有軍隊指揮權,因而印度軍隊的本土化進程從一開始就受到極大限制。

  由於歷史慣性,印軍至今不能完全擺脫歷史軌跡。印度的軍隊編成還保留了殖民時期的痕跡,比如某些民族或宗教性質的聯隊,這就難能保證整個軍隊的管理和效能的統一。

  其次,印軍的作戰能力比想象的低。儘管印軍參加過二戰的某些戰役,取得了一些戰績,卻是在英國軍官的指揮下作戰,有戰術能力但缺失戰略戰役思維。

  從印巴雙方的幾次戰爭看,印度在第一次印巴戰爭中雖然獲勝,但以印度的實力和當時巴基斯坦的軍力投入,實則是失敗;第二次印巴戰爭打了個平手,更是失敗;第三次印巴戰爭達成了肢解巴基斯坦的戰略目標,但多出了個孟加拉國對手,只能說是戰略上的戰術勝利;1999年卡吉爾衝突壓制了巴基斯坦,但沒有達成既定的戰略目標;1998年成功進行了核爆炸試驗,卻樹立了最大的核對手。印度總是陷入戰術上小勝而戰略上丟分、戰略目標過大而戰略能力不足的老問題。

  第三,印軍存在致命戰略軟肋。從印度的兵力部署和戰略意圖可以看出,印度視中巴為假想敵,實際上是以鄰為壑,把自己置於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這是戰略之大忌。為此,印度必然投入大量資源應對所謂的雙向威脅,既分散其軍事戰略的資源配置,又直接拖累其經濟發展。

  第四,印軍裝備存在依賴性導致作戰能力大打折扣。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印度軍事戰略開始南下,至今仍在南下,也就是堅定不移的印度洋戰略,該戰略的重點就是加強海上力量建設。

  印度計劃在未來20年內打造一支能夠左右印度洋的現代化艦隊,但其船舶工業的落後現狀成為制約其雄心的最大障礙,所以只能選擇外購艦艇,或尋求與他國技術合作。

  印度的先進武器裝備幾乎都得借助國外技術,所以印軍的武器裝備看似先進,實際上卻是萬國貨。這導致其武器性能不能充分發揮,武器零配件難以統一,裝備管理混亂,作戰效能受到嚴重制約,軍隊的作戰能力大打折扣。

  第五,印度的財力和社會現實將制約龐大的軍事開支。近年來,印度軍費開支不斷攀升,印度1992財年的軍費大約為67億美元,2007財年漲至218億美元,2010年度增至320億美元。實際上,印度的多數軍購計劃還不包括在國防預算之內,比如一些軍事現代化計劃、軍民兩用項目等。

  印度的國家戰略目標之一是消除貧困、實現公平,但目前印度國內的貧困人口幾乎占到一半,文盲率也幾近一半,國內兩極分化嚴重,社會公平難以保證。大筆增加國防開支勢必搶占社會資源,印度當局不能不考慮這一現實問題。

  印度軍隊的確具備了某種程度的世界級水平。但是,我們從印度的超輕型多用途飛機研製時間與性能不足、阿瓊主戰坦克的研製時間與作戰效能低下、“海鳥工程”累次推遲計劃時段等現象可以看出,印軍近年來的發展確實很快,但對於“建立一支未來軍隊”的目標來說,路還很長。(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李德木——戰略學博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