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攻防從嘴皮子功夫和口水仗上升到國家層面,呈現出戰略化、全局性的特點
隨著朝鮮半島在東北亞甚至全球安全體系中戰略地位的提升,朝韓雙方的戰略博弈也在不斷升級,南北間的心理攻防早已不停留在嘴皮子功夫和口水仗上。通過設置巧妙的心理戰議題,在戰略和宏觀層面影響對方領導人的決策、調控對方的公共輿論、改變對方的政治路線,以影響戰略全局來服務外交和國家利益的拓展,才是雙方最為渴望的戰略訴求。
由於在經濟和軍事方面處於相對劣勢,朝鮮一直試圖通過外交心理戰的“巧力量”來將物理劣勢扭轉。核威懾是朝鮮設計的一張王牌,近20年來,朝鮮一直通過核試驗、邀請聯合國核查人員視察、加入或退出六方會談等主導性動作調控朝鮮半島的張力,審時度勢地在紛繁複雜的局勢中獲取安全保障和實際利益。
有研究認為,韓國的大部分外交資源都被消耗在“朝核”問題上而無暇顧他,韓國從政治領導人到普通民眾都患上了“朝核神經衰弱症”。
在對韓關係上,朝鮮總體設計了“雙面臉譜”的心理戰略,即咄咄逼人的戰爭威懾與相時而動的和平示好相結合。“天安艦”事件後,朝鮮在強硬表態的同時高調釋放了韓國漁民,並倡議再次組織南北離散親人團聚活動。“延坪炮擊”後不久,朝鮮又主動邀請美國核物理專家赫克參觀核工程,既展示了合作與對話的姿態,又間接將核威懾信息以第三人之口傳遞出去。今年元旦當天,在南北硝煙味尚未散盡之際,朝鮮再次高調遞出了橄欖枝,呼籲解除對抗,展開對話,期望半島和平。
朝鮮的這些策略每每使韓國的統帥層陷入決策焦慮,處境被動。而韓國民眾也總是在“不安全感”與“和平希望”之間糾結掙扎,這種情緒的長期積累往往會導致民眾埋怨政府無能、領導不力,進而影響其國內的政治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