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指出,日本最近動作不斷,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日本政府的一種焦躁心理。在一些日本人看來,日本在經濟實力居世界第二的時候沒有能夠成為政治大國,現在經濟總量又被中國超過,成功更是遙遙無期了。
媒體普遍認為,日本想要成為政治大國,“入主”安理會,難度不小。日本國內一些人認為,正是一些“先天”的因素,制約日本成為政治大國。一計不行,他們就想另外的辦法,以軍事為突破口,極力推動“國家正常化”、“軍隊正常化”。賣武器,造航母,看似折騰,實際上是日本政府兩手準備,雙面出擊。
成效如何
日本的經濟在世界上舉足輕重。日本國內有輿論認為,一旦真的能在軍事上有所突破,成為事實上的軍事大國的話,日本的大國地位將成為“既成”的。這也是日本政府頻打軍事牌的重要原因。但效果如何,尚不得知。
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一直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如果其在對外戰略特別是軍事戰略上一直採取咄咄逼人的態勢,勢必引起其他國家、特別是亞洲鄰國的警惕,可能會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部分日本政客在歷史遺留問題上的錯誤立場,更加劇了各國的不滿和擔憂,遭到了普遍的反對,反過來也不利於日本政治大國地位的實現。
日本的政策在國內也引起了反對。2011年12月放鬆武器出口後,日本國內就有人抨擊這是在砸日本“和平國家”的牌子,是“踐踏憲法”。日本《外交學者》稱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是一枚“政治手榴彈”,“幾乎確定是打開了一個更大的病毒盒子——是否重寫或廢棄和平憲法第9條”。《東京新聞》指出,美日共同開發的武器可能會被賣給一些敏感地區,日本的外交將陷入動蕩。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富起來的日本為追求政治大國地位就開始不斷折騰。但這麼多年過去了,好像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效果。日本政府會不會不屈不撓地繼續折騰下去,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