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通往美國“後院”的“捷徑”
自1914年通航至1979年,巴拿馬運河由美巴共同組建“巴拿馬運河管理委員會”管理,實質上一直由美國掌控。美國將運河沿岸1432平方公里的地區設為運河區,區內由美國任命總督管轄,懸掛美國國旗,實行美國法律。運河區成了美國在巴拿馬的一個“國中之國”。如果說拉美是美國的後院,那麼巴拿馬就是大門。美國在運河區常駐重兵,先後建立了14座軍事基地或要塞,並成立了“加勒比海司令部”,後又擴大為“南方司令部”,負責美國本土以外西半球的三軍行動。
經過巴拿馬人民半個多世紀的不懈鬥爭,1977年9月,巴拿馬的奧馬爾.托裡霍斯將軍和美國時任總統吉米.卡特簽署條約,規定美國於1999年12月31日將運河全部控制權交還巴拿馬,運河運營的全部收入上繳巴拿馬政府。美國從巴拿馬撤軍。
美國將巴拿馬運河交還給巴拿馬,但對巴拿馬的影響仍然無處不在。拉美國家中有兩個國家以美元為法定貨幣,一個是巴拿馬,另一個是厄瓜多爾。在國際政治方面,巴拿馬是美國親密的盟友,最重視與美國的關係,在國際問題上始終與美國保持一致,從未唱過反調。2003年以來,每年8、9月份,由美軍南方司令部牽頭的“聯盟力量”軍演都會在巴拿馬運河太平洋入海口附近展開。來自拉美、歐洲和北美的近20個國家參加演習。軍演以保衛巴拿馬運河控制權為主要演練內容。
1977年巴拿馬與美國簽署的條約明確了這條運河的中立性,但即使是和平時期,運河的中立性也是個十分敏感的話題。2008年12月5日晚,俄羅斯“恰巴年科海軍上將”號反潛驅逐艦穿越巴拿馬運河,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第一艘穿越巴拿馬運河的俄羅斯戰艦,此事引起了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因為在“冷戰”期間,巴拿馬運河曾對俄軍艦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