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驅逐艦都是中國人自己造的”
《瞭望東方周刊》:是什麼機遇讓你參加了新中國第一代軍艦的設計建造?
潘鏡芙:畢業之初,我到第一機械工業部負責電機廠設計工作。1955年蘇聯專家來華,幫助我國設計建造艦艇,當時急缺人手,我調到了船舶局參加艦艇設計。那時大批蘇聯專家來滬,我們單位的專家組長以前是蘇聯驅逐艦總設計師,我很崇敬他。蘇方提供了圖紙,我們翻譯後自己建造,這段時間設計、建造人員提高都很快,可以說蘇聯的援助是很有價值的。
上世紀60年代後期我國開始設計第一代導彈驅逐艦,由李複禮和我擔任總體設計主要負責人。當時蘇方也提供了部分書面材料,但沒有實物。以前的軍艦光有火炮,這次驅逐艦設計方案提出要裝導彈,我們就根據蘇方資料,參考了部分技術指標以及艦的外形,把艦加長了。這艘艦到上世紀70年代初才交船,除動力系統和火炮是根據蘇方資料仿制的以外,其他原件都是國產的。
這就是新中國第一代導彈驅逐艦,它的對海力量是很強大的,但基本沒有制空力量,指揮系統也還較弱。
《瞭望東方周刊》:新時期以後,我國開始設計第二代驅逐艦,與第一代相比有何技術進步?
潘鏡芙: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的軍艦設計建造水平已落後世界十幾年了,各方面都希望建第二代驅逐艦,也就是052系驅逐艦。起初我們是希望和英國合作來設計建造,還組織了一個數十人的考察團到英國談合作事宜,我是團裡的技術負責人。我們到英國軍艦內參觀,看各種材料,覺得可以合作,於是草簽了一個協議,但最終沒被批准。
《瞭望東方周刊》:什麼原因導致這次合作流產的呢?
潘鏡芙:實際上在去英國之前,我就告訴團員們做好兩手準備,如果合作不成,我們就自己造,所以務必仔細考察。最初去考察,也是想先買回來一艘艦的電子和武器裝備,隨後還是要自己動手。
當時有意見認為,我們自己也能做,根本不用買英國的,這樣上面就不太好下決心。領導問我,“我們自己能設計嗎?”我回答:“自己搞也不是不行,但時間肯定要延長。”
最終還是我國自行設計了第二代驅逐艦,也就是112艦、113艦。兩艘艦的制空能力都較第一代有很大提升,安裝了對空導彈,火炮也增強了。但這兩艘艦僅能做到對點防空,也就是在艦船附近區域內的制空,因為導彈射程較短,待敵方戰機飛近才能打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