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救受困群衆。 |
中評社北京8月20日電/2000年1月,中央軍委確定19支部隊為抗洪搶險專業應急部隊。他們主要由工兵和舟橋專業部隊構成,承擔著全國七大流域、九條江河和兩大湖泊的抗洪搶險任務。經過10年發展,這支部隊已成為作風過硬、裝備精良、專業嫻熟、反應快速的抗洪搶險任務應急力量。
人民日報報道,8月初,正是吉林省暴發洪災,抗洪搶險如火如荼之時。
從沈陽軍區某集團軍工兵團團部,到松花江沿岸的七道攔截線、十多個抗洪險段,記者見到了一批批奮戰在抗洪一線的工兵團官兵。他們都戴有一個醒目的紅色臂章:軍徽之下,水花托著門橋,船槳與鈎鎬交叉。
溫德河畔,記者遇上了一個名叫李卡台的士兵。他今年入伍,剛滿17歲,年輕而堅毅的樣子,顯得虎虎有生氣。我問他:“這個臂章代表什麼意思?”
他看了看我,一掃先前的靦腆,頗有氣勢地說:“這是我軍抗洪搶險專業應急部隊的專用標誌,我們的標誌!”後來我聽說,這個士兵在搶險中“累趴下了”,還堅持再往上衝:“我有力量,我能救人。”
十年磨劍
訓練多流汗,搶險少流血。“磨劍”不止,常備不懈,“亮劍”時才會及時有力
十年前,該工兵團被確定為搶險專業應急抗洪部隊,擔負松花江、嫩江、黑龍江及部分遼河流域的抗洪搶險應急任務。自那以來,這個團就開始了在“磨劍”中“亮劍”,在“亮劍”中“磨劍”的循環。
十年磨劍,十年辛苦,十年汗水和收獲。
在工兵團,記者看到一份抗洪戰備計劃。其中要求:嚴格落實連每月、營每季、團每半年組織一次實裝戰備演練。
洪水從來都是突如其來的。既然是應急部隊,就得有應急的本領。團裡的歷任班子接力強化應急能力建設,逐專業、逐建制地配齊、配全各級各類器材。
每年春夏時節,團裡都要把部隊拉出去,在野外對築城分隊進行地形改造訓練、對舟橋分隊進行主汛期抗洪搶險針對性訓練,提高各專業隊伍快速遂行任務和“一專多能、一隊多用”的實戰能力。記者看到,即使是在搶險間歇,部隊的針對性訓練依然穿插進行。部隊政委管序東告訴我:“訓練多流汗,搶險少流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