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胞胎與父母
|
兒媳成為重大保護對象。懷孕至7個月,孫家送兒媳住進山東省立醫院。到第9個月,蘇立新已無法站立,她丈夫孫建民終日陪護在床前。
1993年2月14日,剖宮產,4個可愛的男嬰一起問世。手術還算順利,只是四兄弟個個“缺斤短兩”,老大4斤8兩,老二4斤3兩,老三4斤5兩,老四才僅3斤9兩。而即使是這樣,4個小家夥也已掏盡了母親身上的營養,蘇立新健康體系已近崩潰的邊緣。
母子平安,4個孫子個個存活,老孫夫婦謝天謝地。豈料醫生警告說,日後若無強大的營養和精致的護理,母子平安會是暫時的現象,弄不好雞飛蛋打。夫婦倆頓時又緊張得要命,意識到萬里長征這才剛剛邁出了第一步。
艱難養育四兄弟
老孫家喜獲四胞胎,而且個個是男兒,消息傳遍濟南城,多少人羨慕和驚嘆!然而老孫家卻亂了營,喜悅的心情有,緊張的心情更是無時不在,四兄弟個頭兒太小,捧手里單薄得像小貓一樣。
直至今日,一想起那段驚險的時光,79歲老奶奶王玉鈴仍是大搖其頭,說是不堪回首。她回憶說,想當年,4個孫子接回家,誰來照看他們?兒媳虛弱得如同重病在身,臥床不起;兒子孫建民忙里忙外,忙得胡子老長沒有時間刮,再說他從小被母親和姐姐們嬌慣從沒幹過家務,怎會照料嬰兒?爺爺孫成吉更是幫不上什麼忙,一聽醫生說產後婦嬰必須要有強大的營養作後盾,70歲的人了便去“補差”給4個孫子掙錢,一天工作下來哪裡還有照看孫兒的氣力?喂養4個嬰兒的重任就全都落在了奶奶的身上,而那年,奶奶王玉鈴也已是年過六旬的老人。
奶奶王玉鈴曾是農村一個大字不識的童養媳,日後卻像首長一樣動員起整個家族的力量,打響一場曠日持久的育孫“保衛戰”。
3個姑姑和姑父輪流回娘家當義工,親戚家兩個女孩兒也被請來幫助抱孩子,但一到晚上,護嬰的主力就只剩下了奶奶王玉鈴。那時房子也特別窄小,夜晚分配給奶奶和4個孫兒的空間只能是一張鋼絲床。鋼絲床當中凹下去一塊,奶奶把4個孫子分放在鋼絲床兩側,頭全朝向外端,自己蜷曲成一團,臥在鋼絲床當中的窪兒里。或許是因喂奶時間相同,寶貝們一尿全尿,有的尿到奶奶身上,奶奶就得起來,換好自己的衣服,再挨個喂奶給4個孫子,幾輪折騰下來,哪裡還有奶奶睡覺的時間?特別是孩子5個月大的時候,突然集體發燒、肺炎,全都住進了醫院,奶奶黑白兒提心吊膽地守護在病房,累得沒了人樣兒。半年下來,奶奶滿頭白發,像是一下子老了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