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增強糧食全鏈條協同保障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23-10-22 00:01:23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10月16日,2023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主會場活動在江蘇南京正式啟動。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為:“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糧食之本。不讓任何人掉隊。”糧食安全宣傳周的主題是,“踐行大食物觀 保障糧食安全”。經濟日報發表記者劉慧文章指出,在極端天氣頻發、洪澇災害層出不窮、地區衝突不斷、世界糧食安全狀況遭遇嚴重衝擊的情況下,中國正在踐行大食物觀,更好地保障糧食安全,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手中,切實做到“不讓任何人掉隊”,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民為國基,穀為民命。糧食從生產到收購、儲存、加工、消費,全產業鏈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引發糧食市場波動,影響糧食安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全面加強糧食生產、儲備、流通能力建設,針對糧食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和制約瓶頸,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實施糧食綠色倉儲、糧食品種品質品牌、糧食質量追溯、糧機裝備加工、糧食應急能力以及糧食節約減損健康消費提升行動,鍛長板、補短板,從糧食產出端安全向全鏈條系統安全轉變,增強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使得我國能夠有效應對國內外各類風險挑戰。

  在生產環節,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關鍵環節,珍惜和用好水這個“生命之源”“糧食之本”,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國糧食總產量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達486.1公斤。今年我國克服爛場雨、乾旱和暴雨洪災等不利氣候條件,夏糧豐收、早稻增產,秋糧有望再獲豐收,為保障糧食安全奠定堅實基礎。基於此,要樹立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保障多元化食物有效供給,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奶瓶子”“果盤子”。

  糧食流通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涉及收購、儲運、加工、銷售等諸多環節。面對國內糧食供需長期緊平衡、區域供給不平衡、糧油加工業不強以及個別品種對外依賴程度高等問題,不斷強化糧食流通能力,確保“供好糧”。在收購端,通過統籌市場化收購和最低收購價,引導農民多種糧、種好糧,確保農民種糧有合理收益,避免“穀賤傷農”悲劇重演。在儲存端,通過綠色儲糧技術的推廣應用和精細化管理,管好“大國糧倉”,確保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確保國家急需時調得動、用得上。在加工端,充分發揮糧食加工企業引擎作用,引領行業“產好糧”。在進口環節,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為重點,積極支持糧食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拓展多元化糧食來源市場,降低糧食進口安全風險。

  消費是糧食產業鏈的終端環節。吃優質糧,吃品牌糧,已經成為當前糧油消費大趨勢,但優質糧油供給不足,無法滿足消費升級需要。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國實施品種品質品牌提升行動,確保消費者“吃好糧”。目前,全國湧現出“水韵蘇米”“齊魯糧油”“皖美糧油”“山西小米”“天府菜油”“廣西香米”“吉林大米”等一大批區域公用品牌和2000多個地方好糧油產品,並遴選出456個“中國好糧油”產品,增加優質糧食供給5000多萬噸,糧油消費正加快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轉變。

  解決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是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是產品增值的助推器。要加快糧食全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協同作戰和持續創新,為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開發節糧減損這塊“有形良田”賦能,為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重要農產品保障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