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精準調控產能應對豬周期
http://www.CRNTT.com   2024-01-11 08:51:31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眼下,養豬場戶正在經歷“漫長的季節”。自2021年生豬產能全面恢復以來,價格低位徘徊持續之久超出人們的預料,被稱為“最冷”豬周期。
  
  所謂“最冷”豬周期,是僅就價格而言的,並不完全代表產業景氣度。回顧2023年,生豬生產穩定發展,豬肉市場供應充足。基礎產能方面,能繁母豬存欄始終高於4100萬頭的正常保有量。生產效率方面,每頭母豬年提供肥豬數量增長2.7%。在這兩大因素作用下,豬肉產量處於高位,前三季度同比增長3.9%。從全年看,生豬月度價差縮小到每公斤3元,遠低於2022年的13.9元,年內漲跌更為平緩。
  
  不過,對2023年來說,漲跌平緩的另一種表達是持續虧損。按加權平均計算,2023年1月至11月,出欄一頭生豬平均虧損73元。截至2023年9月末,21家上市豬企中,18家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8.41%,3家超過80%。面對虧損,有的處置閑置豬場,有的積極融資,還有的下調出欄目標。
  
  要看到,儘管價格低迷,企業虧損,但生豬行業整體產業素質在穩步提升。近年來,湧現出一批大型現代化養殖企業,新品種新技術加快應用,自動化水平顯著提升,生產效率不斷提高。2018年以後,中小經營主體加快退出。2023年生豬規模化養殖比重達68%,比2022年提高約3個百分點。
  
  豬周期是由於產能調整和產出調整存在時滯導致的供需錯配及其循環。其中,價格是表象,利潤是驅動。行業都明白,產能不降,豬價難振,但似乎沒有一家企業願意主動去產能。背後的邏輯是,都想等別人去產能,以期價格回升,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只是,形勢比人強,現金流壓力下,一些主體迫不得已只能去產能。從本質上看,豬周期存在的條件是經營主體的不同應對和互相博弈。
  
  豬周期恰如萬有引力,養豬場戶無不身處其中。行業越來越認識到,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豬周期的存在不可避免,熨平豬周期實是奢談,能安然穿越已屬不易。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首次傳入我國,不僅改變了養豬格局,也改變了豬周期的表現。以往豬周期下行時,快速去產能主要通過淘汰散戶和小型養豬場來實現。如今,規模化程度高,很多大型企業資金能力強,在價格底部的抗虧損能力強。這導致去產能進程慢,以至於價格長期疲軟。自然也無需悲觀。
  
  從產業來看,現在的漫長虧損期也是在為未來的正常盈利積蓄力量。寒冬可能漫長但注定會結束,因為價格不會一成不變。正如2019年至2020年的養豬超高收益一樣,當前的低價徘徊終有盡時。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數據,按目前價格及成本推算,未來生豬養殖頭均虧損為7.33元。有專家表示,按當前調減速度測算,2024年一季度生豬產能將回到正常水平。
  
  從個體來看,寒風吹來自然會冷,但體感卻不盡相同,差別在於禦寒手段不同。有的在大規模擴張後遭遇價格下行,應對不力,甚至面臨退市風險。有的努力降本增效、合理調整產能,養殖成本逐季下降,等待春天到來。2021年以來,相關部門定期發布生豬全產業鏈信息,涵蓋生產、價格、消費、進出口以及成本收益等數據。經營主體不妨從中分析判斷,把握形勢變化,順勢順時出欄,加強成本控制和資金管理。
  
  農業農村部日前表示,將堅持生產調控與市場調控“雙管齊下”,優化完善《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精準開展生產預警引導,推動生豬產能穩定在合理水平。產能調控實施方案將如何優化,讓我們拭目以待。畢竟,小寒已過,春分不遠。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