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23-10-25 01:01:46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已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曲永義文章指出,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數字經濟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發展我國數字經濟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海量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等多重優勢,數字經濟發展具有廣闊空間。要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抓住機遇,贏得主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使之更好服務和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

  人類歷史上,科技和人才總是向著創新最活躍的地方集聚。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都會深刻改變世界發展面貌和格局。自20世紀中葉以來,計算機和互聯網發明應用推動信息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其積累、擴散和產業化應用成為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內生動力,有力推動了世界經濟發展。當前,我們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我們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與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頻共振。

  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利於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縱觀全球經濟發展史,經濟活動是一個動態的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需要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從而實現循環流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數字經濟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大力發展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對推動要素資源高效配置,實現各類生產要素之間互聯互通,暢通國內外經濟循環,推動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意義重大。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要促進數據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發揮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快捷流動的獨特優勢,加強資源整合和共享,加快產品更新迭代,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延伸產業鏈條,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

  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利於推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從國家經濟競爭力視角來看,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根本動力是提高產業創新與升級的能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贏得大國競爭主動的迫切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堅強物質支撐”。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作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一方面可以加快推進形成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另一方面能夠立足不同產業特點和差異化需求,推動傳統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轉型,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這些角度看,大力發展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堅持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雙輪驅動”,能夠對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發揮重要作用。

  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利於推動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出現分散化、多中心化趨勢,創新策源地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強化,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湧現,新的創新組織模式和科技創新範式加速變革。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制定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出台鼓勵政策,採取各種舉措提升數字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面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要大力發展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以數字經濟推動產業鏈全方位重塑升級,構築國家競爭新優勢。

  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

  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規律,就是要在深刻理解數字技術創新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從加強基礎研究、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夯實數字技術創新與數字經濟發展基礎。

  第一,加強基礎研究,激活數字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處於從研究到應用、再到生產的科研鏈條起始端。加強基礎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是我們從未知到已知、從不確定性到確定性的必然選擇。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下好“先手棋”,必須加強基礎研究。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學科交叉融合不斷推進,科學研究範式發生深刻變革,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基礎研究轉化周期明顯縮短,國際科技競爭向基礎前沿前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應對國際科技競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我們加強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近年來,我國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長足進步,但是短板依然突出,企業對基礎研究重視不夠,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底層基礎技術、基礎工藝能力不足。要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突出前瞻性、戰略性需求導向,優化資源配置和布局結構,為創新發展提供基礎理論支撐和技術源頭供給。要深刻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規律,研究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發展的新知識、新原理、新方法,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解決關鍵技術難題,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提升數字技術自主創新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第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把發展數字經濟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衹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當前,數字技術發展呈現出多點、群發、系統性突破態勢,數字技術不斷發展將推進重大理論和技術創新,湧現一批新興交叉學科。實踐證明,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我們必須牢牢牽住數字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高度重視原始性專業基礎理論突破,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數字技術發展的根基,保證基礎性、系統性、前沿性技術研究和技術研發持續推進,努力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強化自主創新成果的源頭供給。要準確把握重點領域科技發展的戰略機遇,選准關係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構建數字底層技術攻關體系。技術攻關可聚焦保障國家安全必須突破的技術領域,聚焦技術體系中具有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的技術領域,聚焦與其他國家協同發展的技術領域。通過高效合理配置資源,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關鍵技術供給體系,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

  第三,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數字經濟發展根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必須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礎設施。當前,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適度超前布局,推進5G網絡和千兆光網協同建設,加快建設以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體系、國家產業互聯網等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同時,推動千兆光網/萬兆光網、高速無線局域網、衛星互聯網、雲網融合等新型網絡技術創新,加快高性能計算、異構計算、智能計算、量子計算、類腦計算等突破,推動雲網、算網協同發展,全面夯實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優勢,並以新型基礎設施為牽引,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在此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推動下一代網絡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研究制定算網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強化網絡基礎設施的領先地位。一方面,強化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保障下一代網絡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和全球領先,推動算力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落地;另一方面,構建開放統一的通信標準體系,有序推動代際演進升級,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石底座。

  第四,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規範數字經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要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發展中規範、在規範中發展”。我們應持續完善發展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的政策法規,加強風險跟蹤研判,完善體制機制,不斷提高我國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我們應健全市場准入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公平競爭監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全領域監管,堵塞監管漏洞,提高監管效能。改進提高監管技術和手段,把監管和治理貫穿創新、生產、經營、投資全過程。明確平台企業主體責任和義務,建設行業自律機制。開展社會監督、媒體監督、公眾監督,形成監督合力。特別是要糾正和規範發展過程中損害群眾利益、妨礙公平競爭的行為和做法,防止平台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依法查處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平台從業人員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不斷開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通過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

  一是牢牢把握數字技術創新和數字經濟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較快、成就顯著。隨著我國數字技術加速創新,部分細分領域實現並跑甚至領跑。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數據,2012年至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至50.2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也由21.6%提升至41.5%。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推動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發展,要聚焦戰略前沿和制高點領域,立足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強化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元宇宙中的集成突破,推動智能生成算法、分布式身份認證、數據資產流通等關鍵技術創新,突破高端電子元器件,加快圖形計算芯片、高端傳感器、聲學元器件、光學顯示器件等基礎硬件的研發創新,增強產業鏈關鍵環節競爭力。要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加強原始創新,從根本上解決一些基礎產品和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關鍵環節存在“卡脖子”風險等問題。要瞄准經濟建設和事關國家安全的重大工程科技問題,加快自主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打好主動仗。要積極主動整合和利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從我國現實需求、發展需求出發,有選擇、有重點地參加國際大科學裝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設與利用,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要打通關卡,實現技術突破、產品製造、市場模式、產業發展“一條龍”轉化,推動數字產業集群發展。

  二是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製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一方面,要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通信設備、智能硬件等重點領域,加快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增強數字產品和系統架構設計能力,以及在ICT(信息通信技術)產業中高端核心零部件、工業軟件、操作系統的自主可控能力;另一方面,要在數字經濟開辟的新賽道形成全球領先優勢,完善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加速產品和服務迭代,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打造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三是培育繁榮有序的數字技術創新和數字經濟發展生態。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依賴於完善的生態系統。一方面,通過數字技術開源生態建設和提升參與者的多樣性、降低軟硬件的適配成本、促進軟硬件接口統一等方式,加快培育領先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針對數字技術創新需要大學基礎研究、科研院所共性技術和企業技術轉化融合的特徵,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數字知識在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流動、擴散和重組。另一方面,不斷完善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加強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協同,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緊密配合。發揮數字經濟領軍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強資源共享和數據開放,推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鼓勵開源社區、開發者平台等新型協作平台發展,培育大中小企業和社會開發者開放協作的數字產業創新生態,帶動創新型企業快速壯大。以園區、行業、區域為整體推進產業創新服務平台建設,強化技術研發、標準制定修訂、測試評估、應用培訓、創業孵化等優勢資源匯聚,提升數字技術創新和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建設服務支撐水平。著力打造產業創新聯合體,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生態體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