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金融如何支持創新引領型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9-03-11 08:43:54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闡述中國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時,特別提到“有效投資增長乏力”、“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與金融相關的因素。而在論述如何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時,強調要改革完善對培育壯大新動能的金融支持機制。由此,一個重要的問題被提了出來:在中國的現實經濟環境下,金融如何支持創新引領型發展?

  證券日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賈晉京文章稱,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理論問題。“兩會”前夕的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務、防範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實際上已經就這個問題進行了重要闡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我們要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立足中國實際,走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可見,金融要立足實際去支持創新引領型發展。什麼是立足中國實際?就是要立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實際需要。在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大前提下,支持創新引領型發展,就需要建設一套與創新過程的關係猶如血脈之於肌體的金融服務體系。因此,我們有必要思考當代的創新過程及與之相適應的金融體系。

  進入信用貨幣時代之後,信用從根本上說,其實是被使用者創造出來的,而金融體系則是這個創造過程的中介。從創新過程來說,無論是要引入新產品、新技術、新市場,還是締造新供應鏈、新組織形式,都需要解決“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或“從點到面”的推廣過程問題,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金融支持,而金融支持可以抽象描述為“通過描繪創新帶來的預期成果,獲得信用(資金)注入”。

  文章指出,在現實經濟中,現代研發越來越需要眾多研究者的合作,一個項目所需的人員、資金、設備越來越多,一個研發成果往往是幾百項甚至成千上萬項技術、專利的集成。曾經是研發主流的一個人或幾個人的小組就能得到重要成果的模式,變得越來越少。當代創新的推廣過程,往往需要大規模資金運作,在短時間內迅速獲得全國乃至全球大量用戶,而後在此基礎上再打開新的市場空間。信息和物流的高速發展,使得地球越來越像一個“村”,從而使經濟活動能夠以更加系統化、協同化的方式進行,創新的合作範圍和影響範疇也就變得更大,歷史的車輪也因此升級為“高鐵”。當前,價值鏈全球化已然全面改變了產業生態體系,世界經濟已進入“大創新”時代,引領大創新才能實現創新驅動型增長。

  中國的改革開放過程,實際上伴隨著全球化的發展進程。這就導致中國的創新過程——尤其是新產品和新技術的成長,很多都是基於發達國家的資金輸入起步的。於是,其背後就是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然而,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當中的資金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從根本上來說,來自發達國家的貨幣使用者的需求。

  文章認為,從企業的生命周期來講,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金融服務形式,從創業到成長、上市乃至併購,都需要不同形態的金融機構及資本市場體系的支持。因此,要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就要更多依靠自主創新、創業、創意,推動金融服務結構和質量來一個轉變。也可以說,要增強基於中國創新的信用創造能力。

  2018年,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商品市場,這說明中國有著全球最多的新增市場需求量。把這種需求轉化為對創新的要求,再把創新對資金的需求轉化為中國自己的資本創造能力,方可謂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

  因此,上述過程其實意味著當今世界的資金輸入輸出關係變革。過去是伴隨著全球化進程中國需要輸入來自西方的資本,同時形成外向型的創新過程,而現在則是隨著中國自身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以自身的資本創造能力支持創新引領型發展。同時,隨著中國進入金融改革開放的新階段,世界經濟也將獲得新的發展機遇。正如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3月8日的“兩會”記者會上所說,“一帶一路”合作使東非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白俄羅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轎車製造業,哈薩克斯坦第一次有了出海通道,東南亞正在施工建設高速鐵路。只有改變全球資金輸入輸出格局,才能在全球價值鏈時代實現不再依賴於西方資本的創新引領型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