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6日電/近期,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了《綠色保險分類指引(2023年版)》(以下簡稱《分類指引》)。該指引是全球首個全面覆蓋綠色保險產品、保險資金綠色投資、保險公司綠色運營的行業自律規範。經濟日報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李長安文章指出,這對引導保險業加快綠色創新、促進綠色保險規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展現了保險行業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決心。
文章指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點。近年來,保險業全方位助推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力度不斷加大。早在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就首次提出“發展綠色保險”的理念,主要涉及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保險、森林保險、農牧業災害保險等。此後,監管部門又陸續出台《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綠色保險業務統計制度》等文件,對綠色保險進行界定,實現了對綠色保險的量化管理途徑,也為開展綠色保險業務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我國綠色保險取得了快速發展。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綠色保險半年保費收入1159億元。保險資金投向綠色發展相關產業餘額1.67萬億元,同比增長36%。
在各項政策基礎上,此次《分類指引》立足具體操作層面,從業務分類的角度出發,對綠色保險產品、保險資金綠色投資、保險公司綠色運營作出規範。清晰界定綠色保險的定義,是規範和引導綠色保險發展的前提,也是確定綠色保險產品的依據。綠色保險產品的分類指引遵循了《綠色保險業務統計制度》對綠色保險的定義,將保險業在環境資源保護與社會治理、綠色產業運行和綠色生活消費等方面提供風險保障的保險產品,界定為綠色保險產品。《分類指引》依次按照領域、保險類別、細分保險類別、示例產品,對應16類綠色保險類型,涉及69種細分保險產品類別。這些產品可以分為兩大類,即保險責任範圍涉及綠色發展的專屬產品和可在綠色發展領域中應用的通用產品。
有了明晰的界定,行業機構可以據此提出相應的投資策略。比如,明確保險資金綠色投資,是保險資金運用踐行了綠色投資理念或投向了綠色投資標的範圍,有助於相關機構逐步構建、完善綠色投資的“股票池”“債券池”等。值得一提的是,《分類指引》還創新性地提出了保險公司綠色運營概念。這是指保險公司在日常經營活動中為適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把節約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與環境、有益於消費者和公眾身心健康等理念與實踐貫穿包括辦公、採購、消費、建築、設備、出行等在內的經營全過程、全領域,以實現行業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增長,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其評價維度主要通過綠色運營降低對資源能源的消耗,分為職場類綠色運營管理、硬件設施類綠色運營管理和因公出行類綠色運營三類。概念及分類的細化,對綠色保險工作規範開展大有裨益。
在綠色保險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綠色保險無論是在政策體系層面,還是執行層面仍有不少短板,特別是在行業自律上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保險業應以此次《分類指引》為契機,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在產品開發、綠色投資和綠色運營方面不斷加強行業自律。這包括不斷提升綠色保險保障的範圍,加強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豐富綠色保險的產品種類;不斷優化綠色投資的資金配置,重點加強對節能減碳產業、環境保護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等重點綠色產業領域的資金支持;在綠色運營過程中全流程全領域貫徹綠色理念,充分應用現代先進科技手段實現業務模式低碳轉型,同時注重對綠色運營效果進行科學評估。唯有如此,我國綠色保險的發展前景才會更加廣闊,在推動行業進步和國民經濟綠色發展方面的功效才能達到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