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情好轉以來生產持續加快,近兩個月企業加快完成前期積壓訂單,大量出口產品集中在4月份出口通關報關,反映在4月出口數據上。4月以來國內疫情好轉也促使其他國家對中國的出口限制逐漸放寬和取消,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出口增長。”他說。
馬永健也表示,儘管有一些訂單被取消或推遲,但在4月份其公司還有一部分外貿在手訂單來維持生產,“但新訂單的銳減意味著未來形勢將更加嚴峻,隨著時間的推移,訂單問題將會日益凸顯,後續可能在5、6月份,訂單就會跟不上我們的產能。”
關於外貿訂單的交付,白明介紹,短單一般需要兩個月即可交貨,但大部分中長單都是半年到一年的交貨期,隨著疫情走向常態化,新訂單的下降終究會體現在外貿數據上,其衝擊或逐步地分階段顯現出來。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總經濟師陳中濤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指出,當前不少外貿企業的生產是在消化前期訂單,隨著這部分訂單完成交付,新訂單不足的問題將日益凸顯,訂單“青黃不接”、企業復工無法達產的問題將會更加突出。
他表示,國際疫情仍十分嚴峻,外需萎縮與經濟停滯將從多個層面向中國逐步傳導,並對不同行業帶來不同的衝擊。“比如,裝備製造業由於‘兩頭在外’,進出口兩端正受到雙向衝擊,計算機等高技術行業的集成電路、元器件進口正在減少,部分行業正面臨斷供風險;隨著新訂單的萎縮,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出口將逐漸面臨更多困難。”
在5月7日的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提問時強調,儘管4月外貿數據降幅收窄,但外貿仍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從近期商務部對重點省市、各進出口商會和重點企業摸底調研情況來看,外貿企業依然面臨在手訂單取消或延期、新訂單簽約困難、物流不暢等諸多困難。因此要充分估計疫情的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