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據新華社報道,將摩擦納米發電機技術應用於農用紡織品中,利用降雨時雨水的動能,就能夠實現發電。這是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平建峰研究員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該項成果日前發表在《納米能源》上。
平建峰介紹說,環境溫濕度、光照強度、水分、鹽碱度、作物生理指標等參數關係到農作物生長,智慧農業實時監測這些指標需要電力驅動。但田間地頭常常難以鋪設管線,電池又有續航能力有限和污染風險突出的問題,因此發展農業信息“無源感知”是智慧農業一大發展趨勢。
“南方地區經常暴雨成災,造成農業生產的巨大損失。農用紡織品在大棚設施中最為常見,它能夠遮陰擋雨,保護農作物。”平建峰說,浙大科研人員將這兩者巧妙結合,將摩擦納米發電機依附在紗線上,織成智能化農用紡織品。在雨水衝刷這種紡織品時,會帶來電子的轉移與流動,從而產生電流。實驗數據顯示,在9.5牛頓的連續力作用下,3厘米長的紗線能產生7.7伏的電壓。
平建峰說,未來通過連接儲能設備,這些被改造的農用紡織品還可以為物聯網感知器件源源不斷地輸送電能,從而開展農業信息的“無源監測”,實時提供天氣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