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被理財APP騙光積蓄看點不只在“老人”
http://www.CRNTT.com   2021-12-14 12:07:53


  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電/據紅網評論,近日,雲南昭通。據昭通警方消息,家住昭陽區陳阿姨,退休前從事財會工作,先後多次向一投資理財APP充值數十萬餘元,一段時間後發現提現不了,才知道自己被騙。(12月12日 澎湃新聞)

  瀏覽網上的理財信息,網頁彈出高收益的理財投資廣告,然後在導師一頓忽悠後下載理財APP進行投資,最後上當受騙……這就是最典型的網絡理財騙局。熟悉的套路,熟悉的味道,很多年輕人對此嗤之以鼻,不再相信。然而,陳阿姨就深信不疑,最後被騙光退休積蓄。

  目前,我國移動互聯網上活躍著約9600萬的老年網民,他們已經對網絡產生深深的依賴。這些經常接觸網絡的近1億老人中,像陳阿姨這樣對網絡理財感興趣的不在少數。陳阿姨退休前從事財會工作,對理財多少還有一點常識和警惕,但她依然成為騙子的獵物。那麼,其他老人如何避開網絡理財騙局這個坑?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在筆者看來,陳阿姨被理財APP騙光退休積蓄,看點不只在“老人”。誠然,老人的警惕性低,網絡辨別能力差,容易上當受騙,但是,你以為網絡理財騙局只“青睞”老人嗎?當然不是。事實上,就算是有見識的中年人,對理財APP騙局也脫敏,可以說,此類騙局的受害者中,成年人更多。

  那麼,問題的症結在哪裡?一些人偏聽偏信,貪圖網絡理財的高收益、高回報,這只是其一;網絡理財騙局頻頻得逞,且得不到有力的懲處,這是其二;最關鍵的一點是,我們對網絡理財APP缺乏有效的監管。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並不都是騙局,它只是收益高低不等的風險投資——有可能收益滿滿,也有可能血本無歸。不過,線下所有的理財產品,都在金融監管部門的掌控中,有據可查,有法可依。但是,網絡理財APP則不同,它們逍遙於金融監管之外。一些所謂的理財APP,根本就不是投資,實質就是吸引資金的騙局。

  由此可見,如果不從根本上治理,如果不徹底監管投資理財APP,那麼,將來還會有很多人上當受騙,受害對象不分老人和中年人。避免理財APP騙局,著力點還在對此類APP的監管上——既然是理財類的APP,就不能按一般的APP來管理;而應當有手機應用商店、網絡監管和金融監管多部門聯合監督。同時,治理彈窗廣告這個網絡牛皮癬,也是堵住理財APP漏洞的一個措施。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