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據人民日報評論,“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幫納稅人開發票是手寫的,後來變成了用電腦開發票,現在納稅人開票都不用到前台來。”提起納稅服務,從業近40年的東莞市稅務局退休幹部任桂妹印象最深的是發票業務的變化。
不僅是發票,稅收優惠政策“一鍵獲取”,智能退稅“一鍵式”自動到賬,留抵退稅“一頁式”自動預填……這麼多“一”的背後,是稅收服務朝著更加“智慧”的方向步步邁進。在採訪中,一些老會計、老財務們說得最多的,是如今辦稅更方便了,辦稅服務廳一年也不用去一次;一些涉稅業務新手們把電子稅務局當成了他們常見面的“朋友”,有業務不出門也能辦,有問題找“朋友”就能解決。稅收服務更“智慧”,也拉近了稅務部門和企業間的距離。
企業發展離不開和稅打交道。新辦企業會遇到稅務登記、稅費種核定、發票申領等事項;企業在成長壯大期,需要了解各類稅收政策,處理多項涉稅業務;即便是企業“生命終結”,也會涉及辦理注銷等環節。可以說,企業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稅務部門的身影。讓稅費優惠政策精准落地,涉稅業務辦理更加便捷,企業成長的稅收營商環境更優質,都要求稅收服務朝著更“智慧”的方向發展。
讓稅收服務更“智慧”,應聚焦惠企利民的主題。長期以來,稅務咨詢渠道以電話咨詢為主,但因為電話溝通存在弊端,納稅人繳費人有時需要撥打多次電話,每次都要重新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如果說不清楚,最後可能還是要去稅務大廳咨詢。稅務部門針對這類問題推出“在線導辦”功能,讓咨詢輔導更人性化、服務更個性化,有利於及時高效滿足納稅人繳費人需求,提升網上辦稅滿意度。今後,應推出更多類似的惠企利民措施,堅持問題導向,以服務納稅人繳費人為中心加強“智慧”稅務建設。
讓稅收服務更“智慧”,還需充分依托稅收大數據。一方面,稅務部門直接服務幾千萬企業納稅人、數億自然人納稅人和10億多繳費人,覆蓋全、分類細、收集快的稅收數據“寶藏”是稅收服務更“智慧”的堅實基礎,稅務部門應不斷完善稅收大數據雲平台,加強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高效發揮數據要素的驅動作用。另一方面,提供更優質的稅收服務對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稅務部門應全面推進稅收征管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改造,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內外部涉稅數據匯聚聯通、線上線下有機貫通,從而助力“智慧”稅務建設行穩致遠。
今年,我國將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納稅人繳費人同樣期待“智慧”稅務建設取得更多實質性進展。讓稅收服務更“智慧”,稅務部門須繼續開拓創新,把握穩的節奏、保持進的態勢,提高稅收征管效能,不斷提升納稅人繳費人滿意度、獲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