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帶一路” 共贏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9-04-30 11:43:46


4月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雁栖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圓桌峰會,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並致開幕辭。
  中評社香港4月30日電/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前天在北京落幕,與會各國共簽署了總值約872億元的協議;39國領導人也發布聯合公報,首倡綠色發展和融資可持續性等原則,并強調了項目必須同國際規則對接,包括遵守市場規則及各國法律,采取開放、透明和非歧視的公共采購程序。這校正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方向。作為中國要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宏大目標的手段,“一帶一路”的成功將改變本世紀的國際格局;而成功的前提,則應當立足於“天下為公”的精神,把“一帶一路”去中國化。

  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29日載文《“一帶一路”共贏之道》,文章說,當“一帶一路”於2013年被提出時,北京的構想是通過當年連接歐亞貿易往來的絲綢之路的歷史聯想,通過提供沿綫發展中國家極度匱乏的基礎建設資金,協助它們更好地融入全球化大家庭,借由同外界更廣泛的經貿交流,推動自身的發展,進而促進國際秩序的和諧穩定。為此,北京帶頭成立了多國參與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為沿綫國家的基建融資。盡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質疑“一帶一路”背後的戰略意圖,倡議獲得了很多國家的響應。

  這幾年的發展,讓這個各方高度關注的世紀性舉措經歷了各種變化。首先是地理概念的擴大。從其名稱和歷史想象,“一帶一路”主要是聯系歐亞大陸,部分聯系非洲東岸。但是,中國也希望美洲國家和大洋洲國家的加入。隨著智利、薩爾瓦多等南美洲國家參加本屆高峰論壇并簽署合作備忘錄,加上中國積極在南美洲投資,“一帶一路”已經不再局限於原先的地理範圍。其次,“一帶一路”最初以發展當地國家的基礎建設為主,但是合作的項目已經逐漸擴大到經貿領域,甚至文化交流。

  這些改變會否稀釋“一帶一路”的初衷,目前還不易下結論。但是,西方媒體的批評聲浪,卻顯得越來越尖銳。最大的批評是“一帶一路”成為中國“新殖民主義”的工具,一些沿綫國家因為無法負擔巨額債務,而被迫向中國讓渡部分主權,因此中國是利用“一帶一路”給這些國家設下“債務陷阱”。另一種批評是項目的招標過程不透明,結果都由中國國企壟斷,而且還傳出貪污腐敗跡象。再來是項目實施後并沒有帶動當地經濟活動,因為主要承包商都是中資企業,當地企業和工人都沒有獲利。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