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中日關係冰凍三尺 日政府應反思歷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0-18 00:08:18  


中日關系持續緊張,日本或許應勿忘歷史,反思自己的一系列行為
  中評社香港10月18日電(記者 陳承編譯報道)自2012年日本政府展開“國有化”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行動以來,中日關係便持續惡化。隨後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一系列活動皆被延遲或取消。

  而據媒體報道,在本月初於印尼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中日領導人雖有握手,卻並未有實質性交談。16日,日本共同社報道披露“中國外交官秘密訪日”的消息,但卻表示日中關係並未因此出現改善的徵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的記者會上對此報道亦作出回應稱“中日兩國外交部門之間保持著溝通。至於具體報道情況,據我了解是不存在的。”

  中日關係緣何波詭雲譎?中國領導人和相關部門態度的背後又有哪些因素是值得我們注意和思考的?

  16日,澳大利亞悉尼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政治學教授克里•布朗(Kerry Brown)於日本《外交官》雜誌發表評論文章從歷史的角度解讀和剖析了造成中日關係持續緊張、反覆無常的原因。文章認為,要理解中國做出現在系列舉動的原因,就要了解中國8年抗日戰爭的歷史,文章認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應該遭受中國從1937開始(至1945年結束)的抗日戰爭中所遭受的苦難”。而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日本更應該反思歷史,不能再一意孤行,進行當前一系列復辟“帝國主義”的行為,否則,中日關係或會難以繼續推進。文章全文編譯如下:

  本月早期,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似乎修復了兩個國家之間最大的分歧,至少目前是這樣的。我們現在正處於眾多中日雙邊關係降溫時期中的一個,當前這種時期也構成了兩國過去幾年波動關係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想弄清楚為何中國與日本的關係是如此的複雜和易被激化,那麼閱讀一下英國歷史學家拉納•米特(Rana Mitter)關於抗日戰爭的敘事史著作《抗日战争:為生存而奮鬥(China’s War With Japan 1937-1945:The Struggle for Survival)》,或許會有幫助。根據書中所寫,在20世紀早期,日本曾是中國重要的啟迪來源,超過3萬名中國學生來到這個島國學習。整整一代流亡的中國知識分子和政治家,從改革派的梁啟超到孫中山,曾都流亡到日本居住過。這本書闡釋了1937開始的中日戰爭是如何在實際上讓這個曾經還是中國盟友的國家變成了侵略者的。中日戰爭讓接下來8年的巨大仇恨愈演愈烈。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