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如何解決進城農民的後顧之憂,是促進這一戰略的根本所在。沒有足够大的利益驅動,難以令農民放棄其世代耕耘的土地和那份鄉愁。
欣慰的是,近日中國國務院出台的涵蓋農業轉移人口子女教育、醫療、失業人員培訓、向獲居住證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等的《通知》,或許能成為農民的定心丸,通知提到的“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破解了農民不願進城、不敢進城、不能進城定居的第一方面的因素。
至於第二方面,如果進城農民就業技能跟不上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他們的就業前景并不容過分樂觀。何況,就業市場需求未必以政府意志為轉移。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當下,城市能否增加那麼多就業崗位還要打一個問號。
這個問題比解決“離鄉離土”的問題要複雜艱難得多。推動農民進城、推進城鎮化進程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中國的社會大命題。讓農民帶著定心丸進城,讓城市福利均衡化、公平化,“農民進城”才不至於成為橫亘在歷史大勢與公民權益面前的一塊頑石。這方面,還需中國各界以“洪荒之力”頑強破局。
農民進城方面,還需配合戶籍制度的深入改革,長期以來形成的由傳統的城鄉分割的二元戶籍制度,過渡和改革為城鄉統一的一元戶籍制度,打破“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的戶口界限,使全體公民獲得統一的身份,充分體現公民有居住和遷移的自由權利,剝離、剔除粘附在戶籍關系上的種種社會經濟差別功能,真正做到城鄉居民在發展機會面前地位平等。這需要各方面長期和不懈的努力。同時,以農民進城為主要內容的城鎮化也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城鎮化水平應與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不是速度越快越好。農民是否願意進城,什麼時候進城,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防止出現部分農民“回不去農村、融不進城市”,不能安居樂業的尷尬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