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據說好處之一是,讓不看書的人,也知道莫言了。在我而言,欣賞他的作品,但更敬佩他敢於認錯的勇氣。
事情源於2010年,以糾錯聞名的雜誌《咬文嚼字》發動讀者向莫言挑戰,從他的作品中挑出許多歷史常識和文字錯誤。
在長篇小說《檀香刑》中,寫孫眉娘見知縣時描述道:起身後“又打一躬”。有讀者指出,孫眉娘“打躬”,這不合當時婦女的禮節習俗。“打躬”,指兩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彎,這是舊時男子使用的禮節。古時女子向人敬禮應該是“萬福”。清朝時女性見了知縣可以跪拜,也可以道個萬福,但不該打躬。
在《生死疲勞》中,說到藍大頭,讓人想起了“金庸的《天龍八部》中的那個九十多歲了還面如少女的天山童佬,那小老太太雙腳一跺,就蹦到參天大樹的頂梢上,像鳥一樣地吹口哨”。莫言想說的應該是那個“天山童姥”。“姥”指年老的婦女,“佬”多數是指男人,而且含有輕視的意味,如“肥佬”“鄉巴佬”等。
從《酒國》開篇一句“省人民檢察院的特級偵察員丁鈎兒搭乘一輛拉煤的解放牌卡車到羅山煤礦進行一項特別調查”中可看出,莫言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他把屬於司法人員的“偵查員”寫成了屬於軍事人員的“偵察員”。“偵查”是司法術語,指公安、檢察機關為確定犯罪事實和犯罪嫌疑人而依法進行調查。“偵察”卻為軍事術語,指為弄清敵情和其他有關作戰方面的情況,進行秘密察訪等活動。很明顯,莫言混淆了“偵查員”和“偵察員”的概念。
《咬文嚼字》把這些錯誤匯總後分兩次寄給莫言。莫言第一次看了讀者意見後坦言:“挑得很對,非常感謝。”第二次他又說:“讀者提得對。我認錯。”隨後,他感慨道:“說實話,我連小學都沒畢業,能有現在的成績,是讀者對我的錯愛,還被戴上一頂"著名作家"的帽子,實在讓我汗顔。既然讀者能在我的幾本書裡找到錯誤,說明大家依然喜歡我,也對我是個莫大的鞭策,那我就更要善待讀者,一絲不苟地繼續寫下去。我肯定,在我的書中,還有很多錯誤,我非常歡迎大家毫不客氣地指出來,我一定虛心改正。”
有一些作家,明知錯了還要百般狡辯。與這些人相比,莫言的認錯與道歉,更是難能可貴。(來源:烏魯木齊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