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衆知史的意義毋庸多言,關鍵在於,若想拉近那段漸行漸遠、頭緒繁多的歷史與今人的距離,應當傳達什麼?以怎樣的方式傳達?由於關注點不同、缺乏學者為大衆著書的傳統,專業研究者與民衆溝通不暢在所難免,相比之下,民間研究者受到的束縛較少,重視對細節問題的挖掘,熟悉微博、博客等社交媒體的使用,從而滿足了大衆的閱讀需要。而選擇一個恰當的切入點,激發大衆的興趣,恰恰是使之多角度、全方位感知抗戰歷史的前提。
再次,活躍於海外的華僑華人,是讓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力量。
9月17日,美國舊金山華人劉磊展覽了自己20多年來收藏的400餘件抗戰實物,包括日軍軍刀、作戰地圖、作戰手記,以及45張由日本隨軍記者拍攝的“百萬日軍登陸杭州灣”照片。當地著名華人社會活動家方李邦琴表示,待明年9月首家海外抗戰紀念館建立後,將分批展出這些藏品。
受意識形態、冷戰等因素影響,長期以來,抗戰在“二戰”中的作用和地位並未得到應有的承認。而今,隨著中國崛起和即將到來的70周年勝利紀念,改變已有認知,不妨發揮廣大華僑華人的作用。
由於國家實力的增強和個人的勤奮努力,華僑華人的社會地位普遍提高,成為業界翹楚者大有人在。中國加強與他們的聯系,是對其愛國之舉的莫大支持,因此了解到的散佚海外的物證,也為研究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有力證據,借助這些人在當地的影響力傳達歷史真相,效果是不難想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