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中共17届三中全會召開,有3個主要背景,一是北京奧運和殘奧會,算是較爲成功地舉辦;一是今年又有一系列天灾人禍發生,特別是四川大地震;一是今年是中共推動改革開放30周年,要隆重紀念。按道理說,這三個主要背景,不論是北京奧運後要總結成功經驗,是四川大地震後應有沉重的反思,還是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的回顧,都提出一個要求,就是中共應在改革開放上的推動上有所表示,不是重新起步,就是要下大力氣解决重大問題。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三中全會前,社會上對改革的30年再起步,有種種討論,有人認爲已到全面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的時機,改革開放30年,推動最難的就是政改,又相信近年來地方政改,已打下一定基礎;有人認爲,現在到了憲政改革時候,不論是反思30年的改革,還是體會8月的奧運開放,中國問題的根本解决,在“法天下”的建立,中國的希望,在憲政下的政治生活和市場經濟;也有人認爲,在市場經濟初步建立後,中國今天的改革,應以民衆最關心的社會管理改革入手,如醫療制度、教育體制的改革等等。
但中共領導層出人意料地,選擇農村改革發展作爲三中全會主題,也作爲未來改革主攻方向。中共領導層爲何出此策,通常有兩種解釋,一說改革30年一輪回,30年前的改革由農村改革起步,再轉向城市改革,最後成爲市場經濟改革,30年後改革從農村再起步,是對過去改革的呼應。
一說30年後的今天改革難度不减反增,要選改革突破點更加困難,特別是政治體制改革,極可能傷筋動骨,不是說改就改的,選擇農村改革,是取最大公約數。
這個决定不論以哪個角度去考量,回過頭來看,農村改革還是有其迫切性。首先是今天經濟高速成長下,中國農村與城市的差距,不縮反增,按統計數據看,現在城鄉收入差距,是30年的最大值。由城鄉的差距,形成了所謂“城鄉二元壁壘”,令中國大陸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和阻礙。
另一問題,是在農村與城市的二元壁壘下,既表現爲大量農民進城務工,城市中形成農民工群體,農村則變成老弱病殘的“空心化”;又表現爲城市發展蠶食農村耕地,大量無地、無業的“雙無”農民出現。由之而呈現的,可能是有地無人種,有人無地種,有地不種糧,帶出“誰來養活中國”的新糧食危機。
中共今年把改革注意力重新放到農村,重點將是所謂統籌城鄉發展,令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但這個“一體化”絕不輕鬆,其間要解决土地擁有和流轉的“地權”,戶籍、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的“人權”,乃至農民的公民權等基本政治權利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