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2月17日,中俄雙方在北京舉行了第三次能源對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當日會見了俄羅斯副總理謝琴。雙方簽署了一系列石油輸送、貸款和長期原油貿易的協議,被外界稱為“貸款換石油”協議。
謝琴透露,中國將向俄羅斯兩家石油公司Rosneft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提供總計250億美元的長期貸款,兩家公司則以石油為抵押,以供油償還貸款,從2011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萬噸的規模向中國通過管道供應總計3億噸石油。
這是一份雙贏協議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是一個雙贏的協議。就俄方來說,Rosneft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Transneft)可以在流動性如此差的情況下獲得貸款來維持公司的日常業務。通過這次協議,俄羅斯也將在石油出口多元化方面邁出重要一步,並將中國當作東西伯利亞新油田所產原油的主要出口市場。
對於中方而言,俄羅斯巨大的石油產量以及其區位優勢對於獲得穩定的石油供應意義重大。為期20年的原油供應總計3億噸,足以解決中國當前石油需求的4%左右。專家估算,考慮到油價長期趨勢,總值將達1600億美元。這也部分解決了中國外儲增長過快的問題。
中石油有關人士認為,中俄簽署能源合作協議主要是從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角度考慮的,從俄羅斯到中國邊境修建一條輸油管道的話,可以建立一條戰略通道,油源更充足。減輕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盡可能避開戰略上脆弱的海運航路運輸。
俄曾拿日本“說事”
中俄“石油換貸款”的談判已經談了近5個月,而且受到兩國政策高層的支持,但是談判進展並不順利。據知情人士介紹,中俄貸款協議談判去年11月份由於雙方在貸款利率和中方要求俄方為合同提供政府擔保的問題上存在分歧,談判陷入僵局。
17日有媒體報道,中國的貸款由國家開發銀行提供,為固定利率6%。據俄方一官員指出,“早前談判提及的利率是7%”。國開行新聞處處長楊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近期將會對此事發表正式聲明,但目前還不能透露貸款合同細節。
一位長期跟蹤此事的分析人士指出,中俄在談判中都做出了妥協。俄羅斯曾多次警告稱,如果無法取得中國方面的妥協,則將把整個東西伯利亞的原油產出輸往太平洋沿海國家,以供給諸如日本等國。
“談判艱苦而漫長”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所俄羅斯問題專家姜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中俄簽訂的“貸款換石油”協議僅僅是中俄石油談判的一個潤滑劑。中俄石油談判近年來一直沒有重大進展的關鍵障礙在於,雙方在供油的價格上存在分歧。他認為,中俄此次“石油換貸款”協議的達成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促成了石油管道協議。一旦管道修建完成,中方將掌握更多的主動權,俄方增加供油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據俄媒體報道,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俄羅斯和中國已經草簽了修建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國支線協議。姜毅表示,雖然中俄簽訂了“貸款換石油”的協議,但關鍵障礙仍未消除。一,輸油管道何時建成仍不確定;二,每年的供油量不確定,該協議所簽訂的1500萬噸/年的供油量只是意向性的;三,仍要進行價格談判。
姜毅表示,出於穩定供應的考慮,石油供應價格肯定要進行階段性談判來提前確定,類似於目前的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過程將“艱苦而漫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