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能否填補美元留下的空白? |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英國《金融時報》5月14日載文《人民幣能否成爲國際儲備貨幣?》,摘要如下:
金融危機將美國經濟拖入債務泥潭,短期內也看不到復蘇的希望,在這樣的情况下,有關終結美元作爲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的言論也甚囂塵上。中國等持有大量美元儲備的國家很明顯對自己所持的美元可能貶值感到擔心。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已經提出,創建基于特別提款權的新國際儲備貨幣,幷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掌控。
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簡稱:東盟)和中日韓三國承諾建立1,200億美元“清邁倡議”框架下的區域貨幣基金。“清邁倡議”很像是IMF的地方版。此外,人民幣已經成爲了新生的國際貨幣。香港和廣東被宣稱爲人民幣結算貿易的結算中心。中國已與阿根廷、印度尼西亞、白俄羅斯、韓國、馬來西亞和香港達成總額人民幣6,500億元的貨幣互換協議,從而增强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人民幣能否填補美元留下的空白?隨著美國政府全力開動印鈔機,向陷入困境的經濟注入更多資金,美元未來的價值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對于以美元來對貿易進行估價和結算的公司來說是個壞消息。沒有哪家公司願意同意將來接受美元支付,然後眼睜睜地看著支付還沒有進行,兌本國貨幣就直綫貶值。今年3月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提出,如果人民幣能够暫時取代美元,爲地區貿易提供更爲穩定的計價和結算方式,那對中國的鄰國來說將會是一項很有價值的服務。
將香港和廣東建成爲人民幣計價交易的結算中心,以及簽署貨幣互換協議,這些都有一個大環境爲前提:推動人民幣用于貿易計價和結算。標準的貨幣互換程序相當簡單。中國將一筆資金存入夥伴國央行的帳戶,幷以夥伴國的貨幣計價。夥伴國也在中國央行存入同樣數目的資金,以人民幣計價。在進行互換的時候,雙方的資金價值相等,如果匯率出現波動,則一國需向另一方進行支付,以確保互換貨幣仍然等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