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日兩國的歷史恩怨,中日之間敏感點爭議點多多。謹言慎行,避免因“小事”影響兩國關係大局,實在也是中日關係的一種“大局觀”。中日媒體肩負責任,中日民衆也應不要“戴有色眼鏡”。
在主張世界和平發展,展開和諧外交的背景下,中國作爲一個崛起的大國,國民更應以善意看待世界,寬以待人,大度、謙和、包容。對國際間不同的聲音或逆耳之言、批評之聲,要理性分析、客觀對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做到不上綱上綫,不搞對抗對立,少打“愛國主義”口水戰,善用“事實說話”。
此次防控甲型流感,中國因爲有了抗擊“非典”的經驗,采取了有效的隔離措施,防控透明度也相當高,這是甲型流感沒有大規模流行的重要原因。强盛起來的中國大陸要有自信,媒體用事實打動世界,而不是空喊“反華”、“抗日”之類。
無論面對日本,還是西方其它國家,中國要有好的心態,理性把握“建設和諧世界”的大方向。由于價值觀念的不同,包括日本在內的一些國家常有令中國政府不快不爽的言行,幷對中國日益强大心存疑忌和妒忌。在這種情况下,特別需要讓對話交流取代對抗較勁,以心換心,推進互信。
以中日兩國關係而言,既有摩擦更有發展,進入“大智慧”時代。具體講,就是“世代友好”不等于沒有不和諧聲音;“永恒鄰居”不等于沒有摩擦和爭論。從這個角度看,隨意輕率判斷“麻生又反華”幷不明智,也不符合中日兩國客觀現實。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比敏感的“悲情主義”更重要的是培養民族自信心,比貼“反華”標簽更重要的是求同存异,化敵爲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