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武隆縣這樣的“天灾”已不止一次發生。早在1994年4月30日,武隆就曾發生因盲目采煤導致岩崩、烏江阻塞斷流的事故。2001年5月1日,該縣一場死亡79人的滑坡慘劇更驚動了中央。當時的調查組認定,這起事故有地質原因,也有諸多人爲因素,幷因此查處了當地諸多官員。當時北京方面要求重慶當局重視地質灾害隱患,制定有效防範措施,减少以至避免此類灾害事故的發生……
然而,8年過去了,當地地質灾害隱患仍然很多,仍屬于地質灾害頻發地區。在地方當局將目光盯在經濟、就業、招商引資、GDP增長等“政績”之時,生態環境因素似乎變得無足重輕,關于地質灾害勘察、研究、防灾减灾的舊賬越欠越多,以致數十位同胞再度以生命的代價償還。
天灾難躲人禍可防。在武隆滑坡悲劇所謂的自然灾害背後,其實是“人治不善”的必然結局,是大自然對長期缺乏治理的環境的一次集中報復。
難道生命之殤與經濟之困永遠是一個悖論嗎?
中國高層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幷在幾年前就提出了“綠色GDP”概念,促進企業加快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然而,這在地方執行上却遭遇各種阻力,除了“公然抗旨”者,更多的是“暗渡陳倉”。其實,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根本所在,是中央政府要從全社會利益考慮,地方政府則是爲了獲取自己的獨立利益要擺脫中央政府對自身經濟增長的束縛。
這不僅僅需要北京當局處置幾名黑心礦主、責任官員,更需要制定更加明確的政策法規與嚴厲的懲罰措施,建立更加有效的監督機制,乃至從體制改革層面尋求平衡與答案。
如果說救援的難度正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增大,我們寄望奇迹出現。也寄望“天灾”慘劇背後的“人禍”,隨著中國社會的進步而走向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