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4月才上映了一部主旋律電影《高考1977》,描述了1977年中共元老鄧小平决定恢復高考後,在黑龍江插隊的一群年輕人想要抓住高考這條出路却得突破重重障礙的過程。
不過,網上影評顯示,中國社會不同年齡層次的觀衆對這部影片的觀感是不同的。經歷過文革、上山下鄉的老一輩觀衆,對高考更多的是感恩之情,因爲當年那意味著自由、解放、生命轉折、歷史契機……
一名年輕網民却在網上發了個《不看〈高考1977〉的100個理由》的帖子,提出的理由除了認爲電影只顧大力謳歌美好,遺忘了當年還有更巨大的一群年輕人幷沒有被高考解救(注:1977年高考的錄取率爲4.7%,今年預計平均錄取率接近62%),也沒有對當初政治造成的苦難作出深刻批判,更直指:“無論誰舉出多麽客觀、多麽正確的理由,我們的高考以及中考、月考以及周考,都在最大程度地消耗著每一個中學生的大好年華與個性思想。”
後面這句話,似乎就是撕書學生所要發出的呐喊……
中國政府其實已在探索高考改革。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去年就曾說過,高考改革的大方向已經確定,將在分省實施的基礎上穩步推進,通過分層次考試、多元錄取等多種形式進行探索,即不單單看一次考試,而要結合綜合成績、平時表現和高考成績三方面。
但就像中國任何方面的改革一樣,高考改革將會進行得小心翼翼、循序漸進,用趙沁平的話來說就是:“在老百姓能接受的情况下一步步推進。”
畢竟,就跟中國歷史上的科舉制度一樣,高考是許多中國人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對農民、弱勢群體子女而言尤其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