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當前世界遭受嚴重經濟衰退之際,確保雙邊關係穩定關乎兩國利益。特別是對印度而言,中國已成為其最大貿易夥伴,2008年雙邊貿易額超過500億美元。“金磚四國”歷史性的首次峰會,無疑給了雙方彌合嫌隙的一次絕好機會。正如印度總理辛格在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時所說,“我一直認為,中國不是競爭對手,全世界有足夠空間讓印中兩國實現發展”。但可惜的是,印度在與中國的交往中始終難以建立自信,更難以建立對中國的信任,仍在暗中較勁。
由中印的“面和心難和”也可看出,金磚四國想要“砌”成更牢固的G4“金墻”,道路並不平坦。
峰會之前,金磚四國的影響力被輿論推向高潮。俄羅斯副總理樂觀地將金磚四國視作帶領世界經濟走出危機的“火車頭”;巴西外長高調將峰會稱為“埋葬G8”的發端;美國媒體也曾憂心峰會成為“美元終結者”。然而,峰會並未出現之前西方媒體廣泛預測的“建立超主權貨幣”重磅議題,甚至沒能産生一個清晰的目標——他們會在哪些領域達到共贏的結果,難怪英國媒體將其譏為“清談俱樂部”。
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5%,世界人口的40%,金磚四國的“含金量”並不低,但為何難以鑄就牢固的“金墻”?其實,“金磚四國”概念2003年由美國高盛投資銀行提出,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是被國際輿論被動綁在一起的。對於這樁“包辦婚姻”,因為政治、地緣、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包括邊界糾紛、貿易摩擦在內的一些問題,中印必然缺乏太多“感情”,也就難以形成核心凝聚力,繼而影響各國聯合行動的效率。
要砌成G4的宮殿,金磚需要“粘合劑”。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加快了當前國際金融經濟格局的變動,也成為金磚四國走出紙面、成為一個政經合作實體的契機。中印和其它兩國只有聯合起來,才能走出長期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打壓的陰影,才能在全球經濟决策過程和外匯市場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才能儘早擺脫金融危機。這“粘合劑”就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四國共同的利益訴求,就是團結與合作,理解與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