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良政,却未産生預想的“火爆”場面,其實很大程度上與具體操作者的理念未跟上徵兵形式之變化有關——河北教育廳透露,個別高校宣傳工作不到位有關,把今年入伍預征混同于往年的徵兵。當地網民在相關新聞的留言中普遍流露的擔憂(“不花錢別想進”、“得交幾萬塊,不如自己去創業”),也能印證當地宣傳不力的事實。
這種脫節現象其實也不難理解。多年來,中國徵兵以農村青年、城鎮待業青年為主體,自從大陸恢復高考以來,讀不了高校就去當兵,成為很多青年、特別是農村青年最主要的兩種人生選擇。而如今,被中國現行兵役法律法規列為緩徵對象的在校學生,突然向徵集主體轉化,當然會令相關方面措手不及,相互銜接不暢。
當此之時,埋怨任何一方無疑都不太合適。真正要思考的是,如何加强各方協作,儘快緩解就業壓力,早日提升兵員素質,從而真正達致軍隊、學生、社會之多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