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上任後,兩岸關係大幅緩和,馬英九政府也調整了臺灣的防務策略,同時適當削减了向美軍購的數量,但仍堅持維持“小而有效”的軍力,同時繼續向美軍購。從美國方面來說,對台軍售符合其整體東亞戰略,不因兩岸關係暫時緩和而有所調整。從長期看,對台軍售極大牽制兩岸關係的調整;但從中短期而言,對台軍售屬于美國和馬英九方面的共同需求,只要不跨越馬英九為台軍制定的新防務策略,對兩岸關係的表層並無直接衝擊。
與此同時,雖然從長期戰略層面上看,美國因素在兩岸統一過程中可能起負面作用,但在中短期內,美國因素與北京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却能找到共同基礎:從北京來說,兩岸政策的底線是臺灣不獨;從馬英九方面來說,兩岸政策的底線是維持臺灣尊嚴;而從美國方面而言,兩岸政策的底線則是兩岸不發生戰爭。正是從這些角度看,馬英九時代的美國對台軍售,其作用和效應相較于之前的陳水扁時代,已經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兩軍關係日趨多元複雜
從更大的框架上看,中美關係之前的核心障礙是臺灣問題;但最近幾年,隨著兩岸關係大幅緩和,因此臺灣問題實際上已從中美關係中原來的核心位置,轉移到相對比較邊緣的位置。與此同時,中美關係中的核心問題,已經轉為兩國在國力上的潜在競爭關係,其中又有兩個焦點,一是兩國的經貿矛盾,二是兩國的軍力競爭。
中國大陸軍方顯然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在今年2月中美兩軍工作磋商中提出四大原則。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其實是中國軍方在對台軍售問題上的下臺階之舉。而美國軍方不知是由於不懂得東方文化的習慣,還是故意佯裝不知,以致雙方在這一問題上當時未能達成共識。
與此同時,中美兩軍過去一年在南海問題上的衝突不斷,折射了兩軍關係作為兩國關係的最集中和最敏感的産物,正在折射中美兩國態勢近年發生的深刻變化,那就是一個已經崛起的大國和一個正在崛起大國之間的潜在衝突。從一個已經崛起大國的心態出發,其對於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必定充滿疑慮、猜疑和警惕,其心態必定是保守和防守的;而從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的心態出發,其對於一個已經崛起的大國,則必定具有某種程度的挑戰,其心態必定是進取的。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美軍近年不但從情報渠道不斷搜集解放軍的軍事能力,而且也試圖從與中國軍方的對話中,瞭解中國軍方的戰略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