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9日23時,成品油提價前北京民衆連夜排隊加油。 |
中評社香港7月1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30日載文《中國為何迫不及待上調油價?》,摘要如下:
6月1日和6月30日,國家發改委一個月內連續兩次上調成品油價格,實屬罕見。6月1日的調整還情有可原,由於5月份國際原油價格漲幅較大,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的當月漲幅為25%。但6月份以來,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一直在66美元到73美元的區間內盤整,而且中國各地加油站還在琢磨如何降價促銷,在這時突然上調成品油價格就顯得出人意料,甚至給人迫不及待之感。
如果說是全球原油期貨價格上漲迫使中國上調成品油價,這只是一個過于簡單的解釋。實際上,考慮到中國正在加緊建立石油戰略儲備,以及4月份以後原油進口的大幅度上升,“中國需求”成了是國際油價上漲的重要因素。正因為如此,中國政府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可以降低投機者對於中國石油需求的高預期,從而為以低成本建立石油儲備鋪平道路。
但中國並不只是國際油價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國際油價變動的一個重要風向標,在全球經濟低迷下的“中國需求”會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回報預期。今年以來,由於國家戰略儲備和中間商的囤貨套利行為,中國在鐵礦石、銅、鋁等原材料的進口量上創下記錄,也相應推高了這些大宗商品的國際價格。 |